杭州一位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发问,有时候会问得我不知所措。请教一下,我该怎样善待孩子,培养孩子质疑、好问的习惯呢?” 主持:质疑其实就是对各种问题都持怀疑、好奇的态度。孩子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有限,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求知欲强,总爱问这问那。古人云:“学贵多疑。”不疑不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质疑的好习惯呢?我们看看杭州市几位家长是怎样说的吧。 观点一:好态度决定好品质 我的孩子从小就愿意动脑筋问东问西。上了小学后,他提出的问题就更多了,比如为什么上海的车牌号是“沪A”,为什么游戏和电视剧的结尾都是好人赢,等等。开始我还比较耐心,后来有几次就失去了耐心,敷衍了事,甚至在心情不顺的时候,还训斥他几向。后果是严重的,我发现孩子在遭到“粗暴对待”后,神情显得黯淡,闷闷不乐。在家人的提醒下,我注意到自己的态度问题,开始对孩子有了很大的耐心。现在,每当孩子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我都能不厌其烦地给以解答,实在不能自圆其说的,就查查字典翻翻书。看到孩子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我为孩子感到高兴,毕竟多疑善问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10岁男孩的妈妈 秦旭 观点二:就事论事,以理服人,以德育人 我知道“学贵多疑”这个道理,但是我觉得不能孩子问什么,就简单地回答他什么。针对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作为家长,也要区别地对待,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引导,不能因为图省事、少麻烦而随便回答或者敷衍了事,那会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一次孩子放学回家,发现他的爸爸在阳台上偷偷地吸烟。孩子问我:“妈妈,老师说吸烟不好,爸爸为什么还吸烟呀?是不是爸爸不听话,不想学好呀?”这个问题令我一愣,我没有冲到阳台简单地批评他的爸爸,也没有说孩子“大人的事小孩少问”,而是告诉孩子,爸爸已经表示要控制自己,逐渐减少吸烟的次数,最后杜绝吸烟。我告诉孩子,一个人长期形成的习惯很难几天时间就得以改变,要允许爸爸慢慢地改。我说:“爸爸已经表示慢慢戒烟,他现在不在屋里吸烟,而且越吸越少。他会说到做到的。我们要允许他有一个过程。就像你学英语一样,想一天时间记住100个单词,可能吗?”孩子这才信服地点了点头。 10岁女孩的妈妈 张子蕙 观点三:寓教于乐,鼓励孩子勤奋学习 我觉得,当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时,除了尽量给孩子以较完整、正确的答案,及时地肯定孩子爱动脑筋思考的好习惯外,还要借机想办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的好奇之苗长得越来越旺盛。一次,孩子在看了《金刚》碟片之后,好奇心大发,问我:“爸爸,金刚是好人还是坏人?爸爸,为什么那个白人给土著女孩巧克力吃,女孩却大喊大叫,还咬他?”“爸爸,为什么泰国有大象学校,杭州没有呢?”孩子本来就愿意“十万个为什么”,自从看了几本感兴趣的DVD碟片后,他的“十万个为什么”更多了。我耐心地给孩子讲解,同时告诉他,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的为什么等待人们去破解。若想了解得更多,只有努力学习,比如学好外语,可以看懂原版的英文电影和DVD;学好物理,可以了解为什么潜水艇能在水里上浮下沉。孩子听了我的话信心倍增,相信他今天的感受一定不少。 11岁男孩的爸爸 马立伍 观点四:说到做到,别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能提出问题,是科技发明的起点,也是创造的前提,而创造精神的培育,需要从孩子的质疑能力开始。我们有些家长缺乏这种教育眼光,不懂得这一道理,当孩子发问时常常不耐烦地加以搪塞敷衍,或者随口训斥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呀!连这也不知道啊!”父母们可能不知道,也许就是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导致孩子羞于启口,从而扼杀了好奇心,埋葬了孩子勇于质疑的精神。我觉得,父母即使不能解答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一句“我也不知道”就万事大吉,应该告诉孩子,你提的问题真好,爸爸妈妈也不懂,我们一起翻翻书,看看书上都是怎样说的;或者告诉孩子,等爸爸妈妈找到答案就告诉他。这样既能让孩子知道答案,又让孩子学会解疑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9岁男孩的爸爸 赵秉成 观点五:引导重于一切 我经常给孩子购买一些百科类的辞典和自然科学之类的书籍,还经常和孩子一起探讨不明白的问题,当孩子有了新见解、新尝试,我都给予大力支持。一次,孩子问我:“爸爸,为什么南极有企鹅,而北极没有企鹅?”我没有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胡乱回答,而是和孩子一起翻书查找答案。原来,在很久以前北极也曾生活着一种大企鹅,数量有几百万只。后来,由于去北极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狂捕滥杀,导致北极大企鹅灭绝。我启发孩子,为什么南极有企鹅而没有北极熊呢?我让孩子自己去翻阅资料,自己找答案。孩子兴致勃勃地走开了。第二天,孩子为自己找到问题答案而一脸兴奋,他也因此感受到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快乐。这比简单地获得一个答案更有意义。 11岁男孩的父亲 王乐平 主持:提问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能提出问题,这表明他对问题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孩子提出的问题多么天真幼稚,我们都要抱以鼓励的态度,保护孩子这种难能可贵的用心思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