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书包压坏了孩子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背着很重的书包,书包过沉或背包方式不正确,都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很大的损害。下面就中小学生书包过沉的现状、过沉书包带来的健康损害以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作一介绍,供中小学生家长参考。

      一、孩子的书包有多重

      一个电工的工具箱2千克重,一名士兵的步枪标准重量3.7千克,那么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书包又有多重呢?一项针对国内学生书包重量的相关调查显示,小学生的书包重量平均达3.5千克,初中生的书包平均重达5.5千克。个别学生为了减轻双肩的压力不得不用起了拉杆式书包。以上调查结果说明,现在中小学生的书包太重,远远超出他们体重的10%。

      二、过沉书包可能引起的健康损害

      1.影响脊柱发育或致使脊柱侧弯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郑振耀教授在过去3年对学生书包重量与其步态、行走和心肺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如果学生有骨质疏松的话,一旦书包重量超过体重的10%,会使脊柱受压过大,加上肩带受力不平衡,就可能影响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脊柱发育或形成脊柱侧弯的现象。

      2.颈椎病

      近来颈椎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迹象,主要致病原因是学龄儿童长期伏案,坐卧姿势不正确及书包过重给颈椎造成较大的压力。长期背负过重的书包,会导致中小学生颈、胸、腰椎早期蜕变。

      3.肩部肌肉拉伤

      美国科学家曾进行过一项研究,他们让10个孩子负重相当于自身体重20%的重量时,肩膀所受的压力就会超过血管所能承受的压力,造成血液流动受阻,导致肩部肌肉受伤,引起肌肉疼痛。

      4.颈项肌劳损

      “劳损”这个原本经常在中老年患者身上出现的字眼儿,如今悄然出现在几岁的孩子身上。有关专家表示,长时间伏案学习和过于沉重的书包可能导致儿童颈项肌劳损。主要症状表现为脖子酸痛、上肢麻木。

      5.驼背

      因为书包太重,孩子为了平衡重心,就会把身体向前倾,长期维持这种姿势有可能形成驼背。

      6.精神压力过大

      脊柱畸形会极大影响孩子将来体态的优美。书包过沉可能导致的背、肩、颈等部位肌肉疼痛,会增加孩子上学畏难情绪,加上平时繁重的学习压力,会大大增加孩子的精神压力,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

      三、预防措施

      1.国家层面采取的措施

      书包过沉,是世界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书包超重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越来越引起各国教育部门的普遍重视。意大利教育部提出一项法律草案,敦促人们研究小学生所能承受的书包重量,以立法的形式,来为小学生书包实现真正的减负;马来西亚教育部要求,除马来语、英语和数学等基础课程外,学校不得让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准备额外的作业本,教育部还鼓励学校把一些科目合并,从而减少学生携带的书本数量;在法国,1995年实施了一项“书包限重令”;我国教育部门现在也在积极探索建立为孩子书包减负的法律、法规。

      2.学生和家长采取的应对措施

      (1)家长挑选新书包时,建议购买那种背带宽厚、体积适中、双肩背的优质书包。

      (2)工具书等特别重的书籍放学校。像有些工具书,如新华字典、作文参考、各科练习册和教学辅助用书等,孩子可以适当地放在学校的书桌里,不用天天都背着上学、放学。

      (3)水瓶、水果、零食等不放书包内。学生们的书包一侧,大都插放着一个水瓶,再加上水果、牛奶等,加重书包重量。所以,还是应该将重量分流一部分,让孩子把这些东西拎在手上。另外,除了适量的水果等,建议也不要给孩子带太多的零食,有的可让孩子早晚时在家里吃。

      (4)文具精简。花哨的文具,如卷笔刀、硕大的文具盒等不要放到书包里,家长最好别一次给孩子买太多的文具,每天检查一遍孩子的铅笔盒,带一块橡皮、几支笔和尺子等即可,花哨的文具要控制数量。另外,最好买非合金材料的铅笔盒,如塑料的、结构不太复杂的类型,或者干脆用笔袋。

      (5)背包的方式适中,不要背得过低。教孩子尽量拉紧背包带,帮孩子背包时,应始终把背包位置保持在后背肌肉最强壮的中部,防止书包滑到臀部以下。还要帮孩子调整背包肩带长短,使其容易背起和放下。合理放置包内物品也很重要,最重物品应放在最贴近背部的位置。

      (6)培养小孩及时清理书包的习惯。一些孩子缺乏自理能力,不懂得如何及时清理,书包内杂乱无章,很多“垃圾”也藏在里面,占据了不少重量。

      (7)适当锻炼和加强营养。家长要注意保证让孩子有适量的运动,增加孩子筋骨、肌肉的耐受力。同时,在孩子成长高峰期时,要注意补钙,尽量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