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高二学生王骏纬去年参加美国SAT考试(俗称“美国高考”),以1960分的高分被美国巴顿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王骏纬成为巴顿大学“少年班”从亚洲录取的唯一一名高中未毕业的学生。一个高二学生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王骏纬的家庭教育在他的成长历程中有过怎样作用呢? 转移兴趣,摆脱电子游戏 10岁以前,王骏纬学习成绩很一般,但他玩电子游戏却出类拔萃。一提到电子游戏,他就精神焕发。怎么才能让儿子戒除电子游戏瘾,父亲王根为此伤透了脑筋。一段时间,王根采取打屁股的惩戒手段。儿子晚上在家里的电脑上不再打游戏了,这让王根高兴了一阵。可儿子的学习成绩也没见提高。一天,王根提前下班回家,打开门,发现王骏纬坐在电脑前玩得热火朝天。王根意识到:现在再打也没用了,如果再打下去,情况恐怕会更糟。 揣摩多日,王根想到了“激情教育”。他要想办法让儿子爱上学习、充满激情地学习,从而忘掉电脑游戏。 一个周末,王根带着儿子坐车来到离成都有50多公里的双流县籍田镇。到达籍田镇时已经是上午11点,王根告诉儿子,他现在身无分文,他们回家只能步行了。在路上,王骏纬向父亲诉说自己的苦恼:爸妈每天都很晚才下班,周末又经常加班,他觉得很孤独。只有打电子游戏能够让他快乐起来,所以他离不开电子游戏。 王根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骏纬,不是爸爸妈妈不管你,也不是爸爸妈妈不让你打电子游戏,而是打电子游戏耽误学习。学习不好,即使以后捡垃圾也比别人慢呀。” 一句小幽默把王骏纬逗乐了。因为步行在路上,父子俩就自然而然地随便唠起来。步行了20公里,两人已经无话不说,像是一对推心置腹的朋友了。王根跟儿子说起许多古今名人,还谈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父亲对儿子说,这些精英人物之所以名留史册,无不因为他们少年时期就胸怀天下、刻苦学习。“其实你也可以成为这样的杰出人物,但是必须从现在起就远离电子游戏,像他们一样好好学习。”王骏纬不由陷入沉思。 回到家天已擦黑,王根累得一头倒在沙发上,但王骏纬似乎还沉浸在兴奋之中,一到家就拉着母亲,向他转述父亲讲的那些历代名人故事。王根很欣慰——这次远足路上的交谈让儿子体验到了电子游戏以外的乐趣。受杰出人物精神的鼓舞,王骏纬内心似乎找到了依托,找到了学习方向,学习一天比一天好,也不再留恋电子游戏了。 点评:游戏虽然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过于沉溺于网络游戏,不仅对孩子学习有影响,而且还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何戒除孩子的网瘾令一些家长颇为苦恼。他们往往只注重隔断孩子与网络的联系,效果并不好,并且有反复。客观因素当然也要防范,但是促成事物变化的是内因,所以本文的父亲从转移孩子的兴趣入手,通过用名人榜样的力量,激发儿子奋发向上的精神,收到了良好效果。 愈挫愈勇,在失败中长成 王根觉得,现行的应试教育太过于看重分数,实际上,孩子日后的发展,综合能力比分数更重要。他发现王骏纬对航模兴趣浓厚,就把他送进了航模班。进航模班当天,王根告诉儿子:“要做就做最好的。”可是,学习才几天,王骏纬就蔫头耷脑的,闹着不去航模班了。王根问他为什么。王骏纬说:“有好几个同学都比我优秀,和他们比,我屡战屡败,我没办法做到最好。”王根笑着对他说:“别泄气,爸爸觉得你还是最好的。”于是,王根给儿子讲刘邦和项羽的故事,然后说:“刘邦和项羽打了一辈子仗,他只赢了一回,但他赢的是最后一回。屡战屡败并不可怕,敢于屡败屡战,那就是英雄气质,你现在虽然输给了别的同学,只要有这种英雄气质,爸爸相信你能赢得最后一回。” 那以后,经历过数次失败之后,王骏纬在成都市一次青少年航模大赛中拿到了一等奖,并且入选成都代表团参加1999年8月在桂林举行的第四届“飞向北京”全国青少年航模大赛。 王根还很注重对儿子综合创新能力的开发。王骏纬虽然在综合能力上超出同龄孩子一大截,但是每次考试他的分数并不拔尖。2002年,王骏纬在考重点初中时屡屡受挫。先是报考成都七中不中;然后又报考成都外国语学校还是榜上无名;最后报考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却在考试前两天害起了腮腺炎。他这一次考试败得更惨,数学只考了37分,语文也只有60分。王根不得不多方奔走,希望靠走关系、交赞助费将王骏纬送进重点中学。王骏纬却断然对父亲说:“爸爸,你你这样做不是挫我的气势吗?即使你把关系走通了,我也不去!我要凭自己的实力考取,失败了就再来!”听了儿子的话,王根很高兴。他觉得自己这些年来的“激情教育”没有白费工夫。 第二天,腮腺炎还未痊愈,王骏纬又参加了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第二次补录考试,并以超出录取线3分的成绩考中! 点评:如何引导孩子把兴趣爱好,朝有利于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发展,是家长应当认真对待的。而在一些带有比赛性质的文体活动中,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不能让孩子轻易言败,必须保护孩子的拼搏精神和做事激情,需知孩子的某一长项,会给其带来成就感和进取动力。 山登绝顶,必有无限风光 从初中二年级开始,王根就开始注重扩大王骏纬的国际视野。首先要让儿子跨过外语这道门槛。 在成都的锦江之畔,有个“英语角”。为了提高儿子的口语水平、开阔视野,从王骏纬12岁开始,王根就雷打不动地每周两次把儿子带到“英语角”。谁知,平时浑身英雄气的王骏纬一到“英语角”就夹起尾巴不敢吱声。去过两次,他就再也不敢去“英语角”了。他对父亲说:“在那个地方,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笨小孩,嘴笨、思维也跟不上。他们流利的口语和广博的见识,让我一开口就颜面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