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压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的反应。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压力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曲线的关系,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压力都不利于学习,只有适度的压力水平才能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动机状态,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然而,由于教育体制,学校和家庭等诸多原因,目前我国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这一方面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近些年频繁发生的教育案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刻不容缓。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学习成绩差带来的心理压力。许多学生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长期得不到提高,从而在心理上逐渐对自己评价过低,对外界的评价非常敏感,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成绩好带来的心理压力。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一些学生心理脆弱,总想保持住自己优势的学习成绩和地位,不能承受一点考试失败的打击,常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这类学生的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进步更大时,心理总不平衡。 3.考试及升学带来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升学及考试压力过大,平时学习不扎实,临考恐慌而引起的情绪紧张和情绪波动,随着考试的临近越发凸显。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但总是临近考试就开始紧张,怕考不好,越是考试临近就越会感到头疼、难受,甚至还会发烧,直至发生考试焦虑乃至考试恐惧的地步。 作为父母,既希望并帮助孩子成才,又不能给孩子施加过重压力。在发现孩子有了学习适应不良或厌学等现象时,应及时积极帮助孩子摆脱认识和情绪上的困扰;同时,也要作好心理压力的预防和保健工作。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学习压力呢?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意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长期以来,教育体制对学生分数的影响,已经深深地刻在父母的心上。一些父母过分要求孩子分数,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孩子其他兴趣和能力的发展,无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因此,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全面发展考虑,在孩子回到家里后不要唠唠叨叨地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你都学了多少”、“这次考试多少分”、“在你们班排第几名”等。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轻松愉快的谈话,内容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如“今天的体育课玩得怎么样”、“课外兴趣活动有什么收获”、“今天有没有受到老师的表扬,有没帮同学做事”等,对孩子的任何一个优点和闪光点都予以重视并合理引导,鼓励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进步。这一点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效果尤为明显。 2.下大力气解决孩子的动机问题。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孩子学习的自觉性。把学习目的和政治思想教育、世界观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教育时,切忌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要让孩子了解现实需要和今后发展的趋势,用真实的、有说服力的人和事,特别是孩子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进行教育,帮助孩子将目光投向社会、未来、世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要做到这一点,家长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第二,培养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并帮助他们解决。同时,家长也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创设一些任务,让孩子在完成自己的兴趣任务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但要注意,兴趣任务的创设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最好是“跳一跳,摘桃子”。第三,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课外兴趣活动和社会上的一些实践活动,如电视台、社区组织的青少年技能大赛,中学生野外技能拓展训练等。如果可以的话,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这一方面开阔了孩子的视野,锻炼了孩子的信心和毅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并增进了亲子关系。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缓解和转移孩子学习压力的方法。 3.重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困难并非智力低下,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和生活上拖拖拉拉,计划性和目的性模糊。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包括:第一,按计划学习的习惯。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制定的计划要具体并好操作、容易实现,可以详细到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由于中学生的自制力和毅力有限,他们很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执行下去,以至于很多计划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半途而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就需要家长在一开始就帮助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开始几个月里,认真监督、严格要求并创设有利条件帮助孩子实行计划。这种生物钟式的学习安排一旦内化成为一种无意识的习惯,其作用非常巨大。第二,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孩子的学习应该是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孩子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注意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所以家长要从实际出发提出任务要求并定期检查,如每天睡觉之前和孩子一起回顾各自当天的任务是否完成,有何收获等。第三,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不可嫌孩子嘴贫话多,冷漠对待,而应该鼓励孩子这种刨根问底的积极性。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由于自己工作繁忙劳累,对孩子的问题敷衍了事,甚至极不耐烦。这些都在无形中打击着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因此说,教育孩子不仅要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