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们的儿子冯超考入了国内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当送儿子步入清华园的那一刻,我们做家长的,心里真是高兴无比,同时也感到了真正的幸福。正是那一刻,我和丈夫冯殿元才体会了帮儿子园了理想大学梦的甜美滋味。最近又传来喜讯,他已经被免试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了。我们为人父母的觉得孩子真的很优秀,也许我们陪孩子走过的个几年算是一种成功吧! 我和丈夫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脚步走过来的,又都是恢复高考以后接受高等教育的。我们深知,从小就要好好学习的重要性。而我是恢复高考第一年考入工科学校,进而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的。虽然我没有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但我非常崇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不也不能毅然决然地找个教师做丈夫。他为人诚恳,工作踏实,见解独到,很快就走上了领导岗位。他更多的时间是埋在学校里,更多的精力是投给更多的孩子们。因此,我和孩子的关系就更加密不可分了。如今孩子成功地考入清华大学,很多家长都在询问或和我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说真的我也没什么太高明的方法,更谈不上如何如何地教育孩子,但是我对孩子的成长过程自觉得有更细致的观察和了解,不妨说出来供大家切磋或借鉴。 要会爱孩子,不要责怪孩子,有问题自悟最好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这是天性,但用心灵去爱着实很难。在孩子刚刚学走步时,正是家长在工作单位受重用之际,这时候的家长都很要求上进,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扑在工作上,因此工作和家庭之间往往就会发生冲突。记得第一次责怪孩子是在孩子刚刚会说话的时候,大约两岁左右,我也记不清是因为什么,只记得当时工作太忙,心里总是很紧张,又因家事繁杂,弄得心情不太好,教训他时就让他两腿靠紧,两臂垂直,两手摸着裤线,成立正姿势。过了一段时间,不知又因为什么,我大声地吼起来,他就自动地变成了立正姿势,两手摸着裤线,很无助的样子,第二天孩子的嘴角上就起了很多大泡。当时,我的心里非常非常地难过,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觉得孩子这么小,他即使有错也需爸妈的耐心教育,更何况是工作上的烦恼带到了家里。我反思自己,因而暗下决心,无论如何我都要让自己做得最好,不能委屈孩子。再后来,孩子没有如上的经历,一直是在赞扬声中长大的,所以在他的记忆中没有人训斥过他。记得有一次我们闲聊,我问他:“你长这么大没有挨过训,如果有人训你的话,你怎么办?”他说:“什么事情,只要自己努力去好好做,就一定能做好,为什么让人说呢?”他从小就养成了事事好好做,不让人批评的好习惯。 抓住机会培养学习兴趣,创造环境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空间 给孩子创造学习环境,让孩子爱学习,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也是家长们力所能及的,但是真的让孩子爱学习还需要家长更细心地观察孩子,要因孩子而异,适机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抓住这个时机是非常关键的。我本人也很讨厌家长整天唠唠叨叨,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其实是没有用的,把孩子说烦了,时间长了连自己都烦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拿笔就画大约是在两岁左右,他学着大人的样子,又不会写什么,只是乱画。这时他很希望自己画出的东西成形,写出的东西像字,抓住这个机会教他写字,是最好的时候,但一定要以培养兴趣为主,不要逼他。这正像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见《论语·述而》)的意思是: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到想讲而讲不明白时,就不去开导他。人们经常用这句古语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记得我的孩子真正想学写字是在三岁左右,当时他只知道画,并且有时画的有点样子了。我告诉他把笔划画方了便是个“口”字,他兴奋的说他会写字了,后来慢慢地开发,“口”字里加“一”横为“日”字,由此画着写出“田、由、甲、申、旧、旦、电”直到“回、苗、画”等等,他真是兴奋极了,手舞足蹈,因为他会写那么多字了。 孩子上学以后,一定要配合老师,按学校的教学内容及安排去做,扶植他走上正规教育之路。孩子小的时候一般都很好胜,我的孩子爱看书,也爱书,还愿试着自己写东西。小学、中学曾几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都是很有背景的。记得他第一首诗是看了他爸爸写的《门》觉得好奇和不服而出诗为《风》(当时他只有六岁,不会写的字是用汉语拼音写的)的。家长要抓住这个机会促进他写好,给他信心,使他成功。他的第一篇文章《我的名字》就是自悟而作,当时是小学二年级,发表在河南《小学生学习报》(1994年8月4日第四版)上,之后又被录入《全国小学优秀作文精选》一书中。孩子起初都是好强的,家长千万不要打击他的极极性,推他前进,帮他成功。小学、初中时,学校在教学安排中都有写日记的内容,这是练笔的最好机会,一定不要错过,我孩子发表的几篇日记都是那时写的。孩子都是这样,你要不断的支持他,鼓励他,他就越有信心,就越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兴趣足了,家长自然就不用很辛苦地整天唠叨;而孩子呢,由兴趣而学,自然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哪有不成功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