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春秋消费品博览会上见到薇诺娜的,她是展会的工作人员,40岁左右,个子高大,健硕,鹰鼻,深目,衣着整洁,作风严谨。 一连几天,薇诺娜都兴致勃勃地围着我们的展台转,帮着我们弄这弄那,极为殷勤。 最初我以为薇诺娜对所有参展的人都如此热情,毕竟德国人的好客是世人皆知的。然而,后来,我渐渐地发现,薇诺娜对我和对其他人热情的性质是不同的,对其他人,薇诺娜的微笑是程式化的,是工作需要,而对我,薇诺娜却像是在极力地讨好。 我不知道薇诺娜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隐约感到,薇诺娜对我似有所求。 果然,展会临近结束前的一个午后,我在展厅的洗手间里遇到薇诺娜,她轻声地对我说:“亲爱的漂亮女士,今晚我想请您去我家吃饭,可以吗?” 我定定地看着薇诺娜,那一刻,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萍水相逢,而且,我只是这家器皿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薇诺娜为什么要请我去她家里吃饭呢? 薇诺娜看出了我的疑惑,腼腆地笑了笑,轻声地说:“我先生去过中国,对中国印象非常好,我的小女儿对中国也很感兴趣,她会唱好几首汉语歌曲。您来自中国,在这方面肯定更权威些,我想请您去我家,听我女儿唱首歌,好吗?” 原来如此。我笑着答应了薇诺娜。 傍晚,坐薇诺娜的车一起去她家。一路上,薇诺娜对中国近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赞叹不已。她说,中国将来必然越来越强大,她和丈夫都非常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对汉语感兴趣,在整个欧洲的经济都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掌握汉语无疑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将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 薇诺娜的话让我不由感叹,天下父母心竟是如此的相同。 一路聊着,不知不觉到了家。 薇诺娜的家离会展中心大约40分钟的车程,是一幢典型的德国房子,三层,有地下室和后花园。 听到汽车发动机的声音,薇诺娜的小儿子鲁迪从屋里跑了出来。 薇诺娜有四个孩子,13岁的施里曼、9岁的莉贝思、7岁的妮娅和5岁的鲁迪。薇诺娜一一把他们介绍给我,孩子们热情地用中文对我说“您好”,那是他们的父亲10分钟前刚刚教给他们的。 知道我要来,薇诺娜的丈夫克劳琛早早地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德式清豆汤、蒜烤猪里脊、鸡蛋沙拉、稀奶油、煎饼牛排、鸡肉饼、小香肠,还有许多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一些甜点和啤酒,摆了满满一桌子。 克劳琛是个机械工程师,很健谈,三年前因为安装机械的缘故,被公司派往中国,在沈阳生活了三个月,对中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说到孔子、汉武帝和毛泽东,克劳琛不停地竖着大拇指。 孩子们都很礼貌,静静地听着,尤其是7岁的妮娅,眨着一双湛蓝色的大眼睛,神情专注,唯恐漏掉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饭后,大家坐在客厅里,7岁的妮娅成了主角。妮娅用她那张正在换牙的小嘴巴,深情地演唱了《让我们荡起双桨》《鲁冰花》《小燕子》等中文歌曲,虽然音调不准,可妮娅唱得极为认真,每一曲终了,我都使劲为她鼓掌。我知道,这个时候,一个7岁孩子需要的,不只是鼓励,而是一个来自遥远中国的客人对她所演唱的汉语歌曲的肯定。 曾经,在国内,我也看到过一些家长想方设法地邀请外国同事去家里做客,只为给孩子一个练习口语的机会。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领先一步”,在孩子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便把他们送到一些专门的少儿英语学校学习。更有甚者,还专门为孩子聘请了英语家教。由此,产生的结果便是,我们的教育,总是大人说,孩子们听;而薇诺娜的教育却是,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角。 我无法推测,那些整天被要求背英语单词、进行口语练习的中国孩子会不会在日复一日的高压状态下丧失主动学习的兴趣,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也无法推测妮娅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位汉语言专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一个外国人的掌声会让7岁的妮娅学习汉语的兴趣更上一层楼。而事实表明,兴趣无疑是做成一件事情最大的动力。 “您能听我女儿唱首歌吗?”在这个初春的夜晚,薇诺娜的话带给了我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