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现象,那就是“罗森塔尔效应”,它来自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对小学生进行一个“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施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效果。八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和期望,从而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因而在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后来,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它表明: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一个孩子能不能成才,关键是家长和老师能不能相信他、爱他并期望他。 罗森塔尔和其助手自从做了这个实验后,罗森塔尔效应不仅在教育界被广泛应用,而且为越来越多的领域所接受。该理论也被介绍到中国,罗森塔尔效应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家长们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家长们认为“鼓励孩子”、“肯定孩子”、“对孩子抱有良好的期望”等做法对于他们而言简直是太容易做到了。于是许多家长在时孩子进行教育时,一改过去的批评、呵斥,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以期望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然而,不少家长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抱怨说,自己给予孩子的肯定和鼓励不少,但孩子就是不能长久地被激励下去,收效不大,逐渐对这种教育理念产生怀疑,并渐渐重新回到对孩子施行棍棒教育的老路。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罗森塔尔效应失效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问题的关键是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正是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才引发与其良好愿望相反的结果。望子成龙与罗森塔尔效应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异,下面就它们的差异作一分析。 教育理念不同 望子成龙,是指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出人头地或有作为的人;而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这种期望一定会在学生身上应验。表面看起来,两者差不多,都是希望一定的对象将来有好的发展前景,但二者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罗森塔尔效应所体现的是父母坚信孩子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一定能”这一信念及相应的行为模式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充分的信任。由于家长对孩子充分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完全符合孩子心理需求,因而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变得更加自觉、更加努力,不仅不认为学习是苦差事,反而乐在其中,因为学习过程能不断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望子成龙思想所体现的则是,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应该能达到”这一想法及相应的行为模式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暗含着对孩子的不相信。作为父母,望子成龙本身没错,但在这种理念下,由于父母求成心切,往往不顾及孩子本身的心理需要,一味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这个目标刚达到,新的要求又来了,永无止境,孩子学习是因为父母要他们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心理的苦可想而知,学习过程既枯燥又乏味,不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学习成了他们想摆脱的苦差事。 在教育方法上的差异 罗森塔尔效应体现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充分期望、信任和欣赏,因而,在教育过程中,父母总是鼓励、帮助孩子。对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父母总是津津乐道并与孩子一起分享;当孩子出现不足、甚至犯了较严重的错误时,父母也总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坐下来,一起分析原因,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望子成龙思想一方面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又认为孩子应该达到某种状态。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父母认为那是孩子应该取得的,不值一提,因而孩子还来不及感受成功的喜悦,又被父母马不停蹄地催促着往前赶了;当孩子表现不好,分数不理想时,父母总是横眉冷对,呵斥孩子不用功,不如别的孩子能干,甚至于棍棒相加。 在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上的差异 人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孩子而言更是如此。持罗森塔尔效应观念的父母更能理解孩子,对孩子也更宽容。他们认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哪怕是同样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也仍然对孩子充满信心。这些父母之所以能对孩子这么有耐心,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孩子确实是好孩子,只是孩子在改变的过程中意志力低,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他们坚信自己的孩子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而有所作为的人,就象每个母亲都坚信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将来一定会走路、一定能说话一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满含期望并耐心等待,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暂时不如其他孩子而对他们丧失信心,不会因为孩子的顽皮、表现不佳而对孩子丧失信心。孩子在父母的信任和不断的鼓励、帮助下,真的一天天优秀起来。持望子成龙观念的家长其实也认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对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可是当自己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保证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时,就会对孩子失去信心,甚至于冷嘲热讽。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孩子的表现在父母失望的眼神里与父母的要求越来越远,最终不仅孩子放弃努力,连父母也放弃了。 在看待孩子的角度上的差异 俗话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拿己之短,比人之长,实际上是很愚蠢的做法。持罗森塔尔效应观念的父母坚信自己的孩子是上天赐予自己的最好礼物,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因而在生活中总是通过自己的言行随时随地真诚向孩子传递“你最棒!”、“你能行”的信息,至于别的孩子怎么样,他们没有兴趣,更不会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与自己的孩子比,而孩子在这样的家教环境中总是真的很出色。望子成龙,是指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出人头地或有作为的人,而是否出人头地或有作为是与他人相比较而言的,因此,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总是随时关注着别的孩子的情况。当他们看别的孩子时,看到的全是优点,回头看看自己的孩子,看到的全是缺点和不足,于是老在孩子耳边唠叨,张三怎么能干,李四又怎么努力,而你又怎么的落后,还不赶快加紧努力等等。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较能激发孩子的斗志和上进心。其结果呢?孩子的眼神暗淡了,斗志和上进心不仅没有被激发出来,连原有的积极性也在这样的比较中丧失殆尽。父母的这种做法使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是那样的无能、那样的没有价值,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自信心没有了,哪还有动力来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