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友情的阳光照亮孤单的孩子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8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谁来做孩子的第一友伴

      玩是孩子的权利,玩是培养孩子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快乐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仿佛已经成为共识,可问题是——和谁玩儿?

      还记得十几年前听一个社会学教授在演讲中提及独生子女政策的负面影响时举的例子——实验室里孤独长大的猴子被放回猴群后很难适应,各种心理问题伴随它到死。社会学家绘声绘色的描述,让当时还没当母亲的我不寒而栗,似乎那时就开始关注,并且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注意给孩子创造有友相伴的环境。

      小孩子用不着懂得理论,他们天生就知道友伴像空气阳光一样不可或缺。女儿的幼儿园时代,每天放学去接她的时候,她总是和同班的小朋友依依不舍甚至紧紧抱在一起不愿分开,两个小家伙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还没有玩儿呢!”“让我们再玩儿一会儿吧!”我们两个家长相视而笑,在一起呆一天了还没有玩儿吗?但总是拗不过她们,她们一般都要在幼儿园的攀爬架上,玩到我们大人饿得忍无可忍了才分手,各自被安顿在自行车后座上,说再见的表情仿佛从此就不再见面了似的。这出戏几乎每天都重演,偶尔轮换的只是“配戏”的那个小朋友。

      后来发展到喜欢家里来客人,只要有人敲门,不管是查水表的还是收电费的,连忙蹦蹦跳跳地去开门,满脸天真的微笑,热情地招呼人家:“到我们家来玩一会儿吧!”

      有一次,邻居家的小狗跟着主人来我们家,我只顾和邻居说话,没注意到女儿已经和那只比她矮不了多少的小狗玩到一起了。邻居告别时,我俩才同时低头看到人狗和谐相处的一幕——小狗在舔女儿的脸,女儿也伸出舌头,正准备亲切友好地回舔……尽管我知道这是孩子把小狗当成了同类,物我同一嘛,但后来她多少次请求养宠物我都不敢答应,况且她“不要那么多,只要一只小猫、一只小狗、一只兔子!”

      印象中女儿一直都是有朋友的,比她大几岁的表姐、同住一个小区的幼儿园同学、对门的小哥哥……我们几个孩子差不多大的朋友还结成了不定期活动的“家长联盟”,带着他们相聚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一起玩儿。还尝试过让孩子“到朋友家过夜”,女儿每次都高高兴兴地带着小行囊到何妈妈或者佳妈妈家去,也热切地盼望着小朋友来我们家过夜,两个人猫在被窝里有说不完的话。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见面时渐渐地不再像磁铁一样粘在一起了,大多数时候是各玩各的,尤其是不太熟的同龄人被大人们带到一起的时候,要么看电视,要么玩游戏,或者一人手里一本书,谁也不理谁。建议他们一起玩,得到的往往是无奈的反问:“玩什么啊?”也是,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读书都可以独自进行,怎么玩啊?这让我想起女儿和朋友玩得最开心的一次旅行:

      女儿3岁起我就开始带她参加植树、观鸟等环保活动,一方面为了亲近大自然,另一方面也为了增加在集体活动中和很多小朋友相处的机会。4年前那个夏天,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之行,我们的队伍中居然有7个二年级的孩子!十多天的旅行中他们朝夕相处,一路游戏一路欢笑,也曾纷争也曾吵闹,但都不用大人管。孩子们在森林中捉迷藏,在大草原上撒欢儿,在溪水边戏水,跟着牧民家的藏獒追老鼠,在和当地居民的联欢会上表演节目,准备别致的礼物送给在旅途中过生日的人……在与不同性格的友伴相处中,孩子们体验到了集体游戏的乐趣,也体验到了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宽容、理解的重要,还锻炼了解决问题、互助合作的能力,而家长们不仅自己玩得轻松,也从孩子们的打打闹闹中看到了自己孩子的短长,互相之间交流了教子心得。那一次结下的友谊,一直持续到今天。

      还有一种比较有收获的方式,是利用寒暑假进行“易子而教”,为孩子创设一个较长时段的非独生子女生活状态。去年暑假,我把好朋友的女儿接到家里来,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小姑娘一起制定假期学习休闲计划,一起走着去附近的培训班学英语,一起坐公交车去奥体中心学打羽毛球,相互检查暑假作业,共同尝试着学做简单的饭菜……度过了一个大人少操心、孩子很开心的假期。分手时孩子们相约,下一个假期换一个家,还一起过!

      不过说来惭愧,女儿的大部分时间仍然和社会学家举例的那只孤独的猴子差不多,大人们说好了带他们相聚的计划常常不了了之,加上现在孩子们的周末时间基本被各种培训班吞食了,友伴的美好记忆屈指可数。其实,花钱请家教能解决的问题也有限,诸般无奈之下,家长最好能成为孩子的第一友伴,毕竟只有家长能随时随地和孩子在一起,而且是不可代替的、永远的朋友。

      谁找与找谁

      我对苏晨这个孩子印象很深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二年级时的他一边在讲台前蹦,一边高声喊:“我没有朋友!”我当时心里挺难受的,觉得这是个“大”问题,就和他的家长交流了这件事,他妈妈说:“我们也发现这个问题了,一开始是他总和一些淘气的孩子一起打闹,我们觉得这对他影响不好,就不让他和那些小朋友玩了。可是,其他的孩子好像又不喜欢和他玩,也难怪,我们家晨晨老不跟人家好好玩,比如大家玩‘瞎子摸人’时他总偷看,所以,别的小朋友就不带他玩了。”

      第二天,苏晨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课间的时候我问他:“今天是不是想找朋友呀?”他胸有成竹地说:“我妈让我和班里学习最好的同学一起玩。”说完,他跑到了强强的座位旁边。强强是个十分安静的男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此时强强正拿着一本书在看,苏晨在他旁边又蹦又跳,可强强依然旁若无人地继续看书,第一个课间就这样过去了。第二个课间,苏晨依然跑到强强跟前说:“咱们一起出去玩吧!”强强拿起书摇了摇头,苏晨很无趣,手在强强的课桌上摩挲了一会,最后实在没有希望了,就索性跑出教室。我向窗外望去,只见苏晨又和那些“打闹”的朋友滚到了一起,是那样的兴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