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心灵的导师和前程的设计师

——访王金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8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王金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学教育示范工程”课题组成员,出版教学专著八本,有三篇论文获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两次在国际学术大会上宣读论文。历任山东沂水一中政教主任、青岛二中教导主任、山东临沂华盛实验学校校长、人大附中网校校长等职。坚守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独到而实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2003年,把全班55名学生中的57人送进了清华和北大。

      英才绝不是以考上大学来定义的

      弓:您曾说: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您是怎么定义英才的概念的?

      王:英才绝不是以考上大学来定义的。现在,大学生录取比例这么高,考上大学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已经非常容易了。如果用考上大学来确定一个人的成功,本身就是一个滑稽的标准。我反复强调,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挑战自我,享受挫折和快乐,逐步养成坚忍不拔的耐挫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持性,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顽强性,冷静而理智控制自己情绪的自制力。这才是学习本身的意义。学习知识只是一种手段,培养这些能力才是真正的目的。我说的英才更多的是指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心、顽强的品质的人。

      我认为有了这些能力,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有考上名牌大学的水平,关键是别把学习变得太功利,当成一种任务和负担。孩子考上高中和大学,这些都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单纯以此为目的,就严重歪曲了学习的意义。

      弓:很多人把学习的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是否用功、是否聪明。您的看法呢?

      王:其实影响学习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身体状况、教师的水平、学习环境、心理状态、意志品质、责任心等。当以上因素都在发挥积极作用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会不断提高。

      在学习上暂时陷入困境时,要认真分析各方面原因。只有把原因找对了,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如同一个人的身体,当感到浑身疲惫、很不自在时,不一定是身体出了大问题,也许一个小器官的问题就足可以把人搞得精疲力竭。只有找准了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快速见成效。我发现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学习问题的判断经常出现偏差,所以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例如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马虎,理由是会做的题经常出错。其实这类问题并非马虎,而是学生的基本技能不过关。基本技能是考试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要想提高基本技能,需要多动手。很多学生学数学不愿动手,看似会做的题抬笔就出错,是难以学好数学的。多动手既可以发现难以发现的错误,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坚持下来便能逐步把成绩提上来。

      弓:有的学生家庭氛围很好,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也强,对学习也充满兴趣,但成绩始终不见起色,只能看着试卷叹气。

      王:如果真如家长们所说的这样,一个孩子具备可能成为一个优秀学生的几乎所有内在和外在条件的话,那么我想,孩子的成绩没有提高,问题应该是出在学习方法上。

      进入中学后,知识的学习已不再是背诵知识点的简单学习了,而是要进入串连知识点融会贯通的阶段。现在学生要学的东西那么多,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即使愿望再美好,也是一筹莫展的。但是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学习方法又不能一刀切,适合甲的未必适合乙。比如,我的学生陈子君曾获全国高中化学竞赛一等奖,现就读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系,他的一种方法是:分门别类整理知识。面对庞大的信息量,把知识整理成系统的体系很重要,如果能画出知识网络图,就更直观了。陈子君仗着脑筋好使,就把知识记在脑中分析整理,但对很多同学来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在本子上更保险。

      我教了那么多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所谓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把别人的方法中你觉得对你最有帮助的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杀手锏。

      掌握数学的人,将来干什么都具备了基础

      弓: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中,学的学业水平有关系吗?

      王:没有必然联系。小学期间,父母单纯看分数,就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小学时,我考了98分,他考了100分。在排名上,98分大概排30名。98分的学生一定差吗?2分就能决定两个人的差距吗?绝对不可能的。当然,90分和60分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为60分确实比较危险。不过,也要看60分学生的精力究竟用到哪里了。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很多能力,如果学生有别的方面比较突出的才能,也许在其他方面有所作为。

      弓:学好数学,做题很重要。如何避免盲目追求数量呢?

      王:好多学生没有领悟数学的特点。为了提高成绩,光去追求做题的数量,就像狗熊掰玉米,无法预料效果。这样学数学,一般学不好。一道题做错了,不管是老师批改的,还是自己对答案对出来的,你应该立即反思,这个题错在哪儿?反思不会耽误多长时间,但从此以后,遇到类似的错误就可以避免,这样才能逐步学好数学。

      从这点上来讲,我反对数学搞题海战术,而提倡解题后的反思和归纳。当然,不搞题海战术并不是不做题,必须有一定题量的保证。

      我经常给学生强调一个观点,这一道题,高考不考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为什么要做?就是通过做这个题训练一种速度,提炼一种方法,形成一种技能。这个题目的思想和方法,因为你做这个题,就会在你头脑中得到沉淀。将来再遇到类似的题目,类似的现象,一刺激你的大脑,大脑的沉淀被激活,当时的情景就会回想起来,就能立即搜索到一些解法和答案。做题的意义就在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