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治安问题却变得尖锐起来。但是,人们在同坏人斗争中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借鉴这些经验就能避免事故或者减少损失,有生活经验的家长总是会告诉孩子一些处理危机的策略的: 1.预防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发生总是会给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财产带来或大或小的损害,因此应本着“预防在先”的原则,设法避免: 第一,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一件事,常有产生好坏两种结果的可能,那么考虑问题时,就要多从坏处作准备,这就是古人说的居安思危。例如乘车船长途旅行,总要把从家到车站、码头的途中时间算得宽裕些,万一市内交通受阻还能来得及赶到车站、码头;有时为了确保家庭生活和孩子身体的安全,还要付一些“保险费”的,如添置报警器、安全阀等设备,这些设备在平时毫无用处,但在特殊情况下却能派上用处。 第二,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在家庭生活中不少事故的发生,是因为缺乏基本的生活知识的结果。例如,缺乏电工知识,却去乱接电路,以致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烹调时人离开厨房,由于油锅温度过高或油液外溢而起火;发现煤气漏气,不是立即打开门窗,而是开启电灯或点火照明,从而发生重大事故;等等。大人不仅要有这方面的安全知识,还要教育孩子,使他们也懂得一些安全常识。 第三,严格按照安全规则办事。人们在长期的工作、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安全操作经验,制定了一些安全规则。一般来说,按照这些规则做事情就不会出危险,否则就容易出事故。比如,电器的修理应首先切断电源,但有的人就是不在乎,结果遭到电击。还有骑自行车遇到红灯要停下来,但有的孩子不管是否有红灯,只要警察不管就继续往前骑。结果没能躲过从其它方向开来的汽车。 第四,要尽量降低损失。这就是说,万一发生意外事故,要果断地采取措施使其对人体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例如发生火灾后,马上扑救,若火势较大应立即向“119”呼救,并尽量转移贵重物品。如果人员受到伤害,应立即进行自救和护救。另外,参加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险,万一发生什么意外事故,也能得到一些补助,使可能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2.防止被歹徒抢劫 儿童少年属于人群中缺乏社会经验、体力又比较弱的一族,自然会成为歹徒攻击的对象。就中小学生自己而言,主观上应防止被坏人抢劫,以下三种类型的中小学生更容易成为抢劫的对象: 第一,打扮时髦、出手阔绰的孩子。一些富有家庭的孩子,身穿名贵服装、佩带耀眼的金银首饰,腰挂BP机,外出时一副小绅士、小公主的样子;他们平时身上带有数十元甚至数百元的钞票,动不动就买进口食品、饮料,花钱看录像、打游戏机毫不犹豫,孩子身上的钱、物往往成为抢劫的目标。 第二,无心向学、惹是生非的孩子。有的家庭没有学习的氛围,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极差,他们平时无心学习,而是在校内外拉帮结派,甚至与社会上品行不端的青少年混在一起,参与一些不正当的活动,有的中学生还谈恋爱,甚至与别人争抢女朋友,以至于同他人结怨,结果成为被抢劫、勒索的对象。 第三,体格较小、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的学生。这类孩子从外观上给人以胆小怕事、软弱可欺的感觉,故常遭到一些人无端的骚扰和搜身,他们挨打受气之后还不敢向家长和老师申诉,有的孩子要定期“交贡”,否则就有可能招来毒打。 3.识破歹徒的计谋 一些歹徒利用儿童少年不懂社会的弱点,常常设计一些圈套诱骗他们,然后对他们进行抢劫、毒打、蹂躏,个别歹徒甚至公开劫持儿童少年,向他们的家长勒索大笔钱财。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不为歹徒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及时走出危险的境地。通常,歹徒接近孩子的借口有以下几条,家长应告诫孩子不上当: 第一,假借问路或请予帮助,骗取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跟他一起走; 第二,谎称孩子家中有急事,要带孩子离开公共场所与他一起“回家”; 第三,谎称两人顺路,邀请孩子坐他的车子一起去; 第四,先赠给孩子一些喜欢的东西,如糖果、画本、文具,先骗取孩子信任; 第五,歹徒知道孩子独自在家,冒充特殊身份(如老师或警察)或者找借口要求孩子让他进屋。 4.镇定地对待劫匪 万一中小学生真的遭到劫匪怎么办?自叹倒霉是没有用的,应该让勇敢和机智来说话: 第一,若有形迹可疑的人跟踪,要伺机摆脱或者寻求协助。如遭劫持,除非确定附近有人可以求援,否则不要惊慌大叫,不要激怒歹徒,以免惨遭毒手;可以假装配合,伺机再动。 第二,要做好自我保护,珍爱生命、“破财消灾”,不能和劫匪“硬斗”,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某三年级女生回家时突然发现有盗贼正在自己家中翻腾东西,她马上镇静起来,假装走错了门向盗贼道歉,“对不起,我家在四楼,不知怎么走错门……”,盗贼紧张了一会儿就不在意了。这个女生走到四楼转了个弯,就下楼找警察了,很快盗贼被抓住了。 第三,要注意熟记歹徒特征,如容貌、衣着、语言、年龄等。过后立即向老师、家长报告,由老师或家长陪同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能隐瞒事实真相或虚报事实,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切勿到社会上找了一些“兄弟”、“姐妹”或“黑道杀手”去复仇,这样会使事情越来越复杂,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潭。 第四,发生劫案后,家长不能责备和训斥孩子,而要关心和爱护受害的孩子,使其心理得到安慰,尽快走出被劫的阴影,把精力投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