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5日,两名干部模样的人走进山东省巨野县纺织厂一家用废弃仓库改建的简易院落,这里就是山东省2007年高考总分第二名刘则华的家。这两名干部模样的人是北京大学的招生人员,他们是来动员刘则华报考他们学校的。刘则华的爸爸刘中洪、妈妈李凤梅抑制不住满脸的喜悦,又显出些许无奈地说:“昨天清华大学的老师刚来,这可让我们则华怎么办哪?” 小小协议书治好儿子的贪玩痼疾 小时候的刘则华天资一般,并无过人之处。刘中洪夫妇想:孩子既然不是很聪明,那就让他笨鸟先飞吧。于是,他们买来一些识字课本,耐心地教孩子识字读诗。令他们失望的是,一些很简单的字词,教了几天,儿子还认不出,更不用说古诗了。见儿子不开窍,刘中洪夫妇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上学后。 但是,家里实在太穷,刘则华上小学后,刘中洪连供儿子上小学的学费都难以筹措。1998年,他不得不到附近一家石料厂打工。该厂属私人经营,老板要求与他签订一份合同书,注明他在开山凿石过程中如果受伤或发生意外,一切费用自理。 刘中洪的工作是将一块块巨石砸成拳头般大小的石块,砸一拖拉机石头才挣5元工钱。为了多挣钱,他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只能挣十几元钱。夏天天气炎热,干活时,他还得光着上身砸石头,结果才一个夏天过去,他身上就被溅起的碎石划出一道道伤口。 然而,尽管刘中洪辛苦打工,儿子刘则华却不懂得体谅,也根本不明白他的苦心。刘中洪陷入了困惑之中:我究竟该怎样约束孩子,让孩子收敛贪玩的禀性,好好读书呢? 一天,刘中洪突然想到了自己与石料厂签订的那份合同。他心想:石料厂既然能约束我,我为什么不能电用这种方式约束孩子呢?当天,他就打算采取签订协议的方式来约束孩子。 可是,这个协议怎么订呢?总不能只约束了孩子,却不给孩子动力吧?刘中洪前思后想了几天,决定和孩子谈一谈,既给孩子压力,又让他有学习的动力。他叫来儿子,说:“儿啊,你知道爸爸的身上有多少伤口吗?”说着,他就脱下衣服,让孩子仔细查点。刘则华在他身亡数到20多处伤口时,就再也数不下去了,哆嗦着问:“爸爸,你怎么会这样呢?”刘中洪趁机对儿子说: “这都是爸爸为了供你读书,砸石头砸伤的。爸爸之所以这样拼命,就是不希望你将来也像我一样,一辈子受穷;就是想让你以后能考上大学,摆脱这种贫穷啊!”刘中洪苦口婆心地开导,终于让儿子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于是,他这才向儿子刘则华提议说:“从今天起,咱们约法三章:如果你不再贪玩,按时完成作业,爸爸就每个月带你出去玩一次;如果成绩排在班级中游,就奖励你一个玩具。但是,你要是不改掉坏习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爸爸就罚你抄作业,不准吃饭……小学毕业时,你如果考不上重点中学,就回家和我一起砸石头。你愿意接受爸爸的建议吗?” 刘则华虽然少不更事,但目睹了爸爸的浑身伤口,想到不好好学习,将来自己的命运会和爸爸一样,所以就伸出手指头,与父亲拉了钩,签下了这份“口头”协议。 自从有了这个口头协议,刘中洪就惊奇地发现儿子不再贪玩了,他每天晚上收工回家时,总是看到儿子默默地在做作业。大喜之中,他和妻子腾出了一间房子,让孩子单独居住。为了不干扰孩子学习,遇到有人来家里串门,李凤梅不是提醒客人小声说话,就是将人拒之门外,为此得罪了很多人。村里甚至有人讥讽地说: “刘中洪、李凤梅两口子想让儿子上大学,都想疯了!” 刘中洪夫妇惊异地看到,他们无奈之中想出的协议教儿法,竟然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不仅治愈了儿子贪玩的痼疾,还给了儿子巨大的学习动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刻苦学习,刘则华的学习成绩由原来全班倒数第5名,一跃为班级第2名。当刘则华把成绩单递到刘中洪夫妇的手上后,刘中洪、李风梅高高兴兴地带孩子到济南玩了一趟,还特意奖励了儿子一辆玩具汽车。 就这样,在刘中洪夫妇的督促和约束下,刘则华的学习成绩愈发优异,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全班前3名。小学毕业,刘则华竟以全校第1名的成绩升入了巨野县第二中学。 慢中求细,粗心儿子学会了严谨 刘则华进入中学后,上学的花费多了,刘中洪只好到济南市一家企业找了一个赚钱多的活,教育儿子的重担就落在了李凤梅的肩上。不久,李凤梅就发现了儿子学习上的一个问题:儿子虽然听课质量有了提升,但他在做各种试题时一味求快,导致经常因为马虎答错题,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分。一次,学校组织数学竞赛,儿子提前半个小时便交卷了,回家后他还喜滋滋地对妈妈李凤梅说: “一定能得第一名。”但结果却不是这样。 原来,在解答一道10分的数学试题时,他将一个小数点标错而丢了分,结果到手的第1名就这样飞了!李凤梅生气地问儿子:“你这么快干什么?”儿子反驳说:“快有什么不好,我决证明我会,难道不快还要慢吗?”李凤梅说:“对,我就要求你慢。乌龟虽然跑得慢,但是战胜了兔子,最终获得了胜利!”儿子对母亲的这番理论一知半解,但李凤梅心中有数,她要求儿子在学习上慢下来,并不是要儿子磨蹭时间,而是让他认真,改掉毛躁的缺点。为了做到这点,她决定从儿子的生活细节抓起。 那时,儿子单独住一个房间,可平日里他从不打扫卫生,养成了一种不注重生活小节的坏习惯。李凤梅决定就从抓卫生入手,要求儿子自己整理房间。可她说了多次,儿子每次只是应付性地收拾一下,过后依旧胡乱扔东西。李风梅意识到,他这种坏习惯不改,做事就不会认真,她得想办法刺激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