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袋知道卡上有钱 女儿凯闻五岁那年,我们刚搬了新家,许多东西要买,但是没有完整的时间。好在女儿的幼儿园旁边有一家超市,日杂品、荤素菜等都很丰富,我和老公就达成了一个默契——谁去接凯闻谁就顺便买些日常用品回家。 当时我们忽视了一个细节,即经常带着凯闻在银行的自动取款机上取钱、在超市刷卡付账,当然其中也有给凯闻买的冷饮、零食和小画书等等。直到有个双休日,凯闻坚持要买她看中的一套芭比娃娃 (价值1000多元),暴露出的问题才让我们吃惊不小。 周六,我们带着她到新街口几家大商场,选购春节回老家送父母亲戚的礼物。逛到新百的儿童玩具城,凯闻一下子成了主角,在各个柜台间转来转去。几圈之后,她站定在一套芭比娃娃前不走了,仰头要求我们买下。因为价格昂贵,我问售货员是否可以单买其中的一个,回答是“不可以”。我们就告诉女儿: “太贵了,我们不能花这么多钱买娃娃。” “妈妈今天没有带卡吗?爸爸呢?”凯闻马上问我们有没有带卡,显然她小小年纪已经记住了银行卡的用处。 “卡是带了,但是要买回奶奶家过年的东西……”我还想多解释几句,谁知女儿十分爽快地打断道:“那就明天买吧!” 当天晚上,凯闻把我拉到她的卧室,指着小书橱顶说:“妈妈,明天记得去买娃娃,我每次玩过后,你就把她们摆到橱顶上……” “妈妈下午在商店说的意思就是不买那套娃娃了,今天不买明天也不买啊!” “为什么?” “因为太贵,如果买了这套娃娃,我们就没有钱回奶奶家过年了。” “没有钱到银行去拿啊!”她说这句话时,正好老公也走进来了,我们俩对看了一眼,彼此都意识到问题有点麻烦了。 “卡上有钱,银行才会给爸爸妈妈钱。卡上没有钱,银行是不会给爸爸妈妈钱的。”老公开始解释。 “卡上怎么会没有钱呢?”她的眼神告诉我们,她根本就不相信。是啊,女儿每次都亲眼看见爸爸妈妈拿着卡取钱或付账的呀,从来没有听我们说过卡里有钱没钱之类的话,今天怎么突然就说买了娃娃会没钱回奶奶家过年了? 看来,由于我们这段时间购物过于频繁(哪怕是些小物件),给女儿造或了一个错觉——“爸爸妈妈的卡上有的是钱,可以买想买的东西”。正如巴尔扎克所言:五六岁大的孩子,对于管教他们的人的言行,感觉往往像猫一般灵敏,无论对还是错,都烙在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花了近一个小时,我们试图让女儿明白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告诉她,卡上的钱是大人上班努力工作赚来的,辛苦工作一个月,我们的卡上才会有钱。因为赚钱很辛苦,而且,钱是会花光的,所以钱首先必须买必要的东西,比如每天的饭菜、洗衣服的肥皂、加强营养的牛奶等等;然后还要把剩下的部分存起来,为了做一些事情。比方买车票坐车去看望奶奶,还有我们现在住的新房子,是借钱买的,每个月还要按时还钱等等。现在卡上的钱要留一些过春节时用…… 凯闻似懂非懂将信将疑,一双眼睛在我们的脸上转来转去,最后总算同意明天不去买娃娃了,但还是很不甘心地说: “那就等你们卡上有钱了再买吧。” 看大人意样挣钱花钱 有位哲人说过,现代父母不仅要有获得知识的才能,更要有传授知识的本领——影响幼小的头脑的能力。缺少这种素质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就会是一场苦苦的挣扎。那几天,我一直在考虑如何让女儿明白“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让她这个年纪能够弄懂并且接受的方法,只有形象的、具体的劳动,而我和老公从事的都是脑力劳动,不够“形象化”。没想到“钱”这个天天被我们呼来喝去的家伙,成了考验我们父母教育素质的一道坎。 终于想到两位“启蒙老师”,一位是我的中学同学——公交车司机大刘,一位是我家老邻居曹阿姨。我和他们说了计划,得到热情支持,而凯闻也表示乐意“跟班”。 寒假第一天,我就把凯闻送到大刘的车上,吩咐她一直要坐在车上等着和刘叔叔一起下班。那天接她回家的路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刘叔叔开车辛苦吧?”凯闻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叹了口气说:“我也累死了!” “你是给别人让座,站累了?”“让座还好,就是一天都在车上太难受了,上厕所都不方便。吃中饭的时候,我都没敢喝水,怕下午……”我赶紧趁热打铁,说了公交车司机许多的辛苦;也告诉女儿,大刘叔权这样工作一天的工资,大概能买到什么东西。 过了几天,凯闻又跟着曹阿姨到一家老年夫妇家里做了两次钟点工。回到家,凯闻就到处挑剔起来:“爸爸扫地不够干净,看看门后的死角还有灰尘呵。抹布要晾到阳台上去……”显然是沾上了那家主人的口气。接着她又问我们,寒假扫地洗碗做点家务事情,能不能也给她“开工资”? 这个要求出乎我的意料,但令我高兴——从看别人劳动到自己要求劳动,想来凯闻对“钱是从哪里来的”是有所了解了。接下来,我又想方设法教会她对物质需求有个“必要”和“想要”的认识及区分,从而学会合取,学会忍耐和克制。 以后,当凯闻坚持要买什么,而我认为不应该买时,总是先问她,这是“必要的”还是“想要的”。如果是“想要的”就提醒她学会克制,学会换算——大刘叔叔要开几天车,曹阿姨要做几次钟点工,才能满足这个愿望;学会比较——爸爸妈妈挣钱比她多得多,一直想买笔记本电脑,可是到现在都没有买呢。 凯闻自从在家里“打工”之后,慢慢地懂得了节俭。比如不再随便要求打车,乐意跟着大人挤公交车;以前特爱喝饮料,后来就以白开水为主了……我们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