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0-0585(2008)04-0873-12 修订日期:2008-01-16 1 前言 近年来,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核心概念之一,并被应用于地方经济政策的制定。根据Porter(1990,1998,2000)的定义,产业集群一般是指一组处于特定产业领域,在地理上相互接近,由于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而彼此关联的公司和相关机构[1~3]。尽管目前产业集群概念已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但许多学者也指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产业集群的理解和界定仍然存在争议,这是因为产业集群概念本身建构在一系列不同的理论基础上,其识别方法也多种多样,因此对它的理解和界定可能在许多方面出现分歧,比如空间尺度或形成机制上,而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分析往往根据其需要使用不同的定义和识别方法[4~6]。 在实证研究中,产业集群分析方法大致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类[4]。前者采用特定的数据(如投入产业表),以产业部门为基础,分析相互关联的产业活动的地理集中,关注宏观或中观层面上的产业集群。后者往往使用相对定性的方法如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识别特定区域内的企业集群,并分析其微观结构及内在机制。采用何种分析方法往往取决于研究问题和产业集群分析的目的。Bergman等将产业集群分析的目的分为三类:(1)对区域产业集群有所了解,但想要进一步明确集群内部企业间的联系及其促成竞争优势的微观机制;(2)对区域主导产业有所了解,但想要进一步明确这些产业之间,或主导产业与区域其他产业之间的内在关联及互补性;(3)对区域主导产业尚不明确,想通过集群分析了解本地经济的竞争优势和潜力[7]。对于第一类研究,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微观分析方法,而对于第二和第三类研究,需要将区域经济作为整体,系统分析其产业部门间的内在关联,因此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中观分析方法,Bergman等称其为“应用区域集群分析”(Applied Regional Industrial Cluster Analysis)。 应用区域集群分析将区域经济作为整体,以产业部门为基础,着眼于产业活动间的关联,目的在于识别区域内紧密联系的产业构成的群体,即产业集群(或产业链),并以集群为基本分析单元,进行区域经济分析。因此,应用区域集群分析与传统区域经济分析的根本不同在于使用产业集群取代产业部门的概念,以反映传统的基于产业部门的区域经济分析所不能揭示的区域经济特征、优势和潜力等。因为关注宏观或中观层面上的产业集群,应用区域集群分析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区域内一组具有密切产业联系的产业群体,其构成以产业部门为基本单元,强调产业之间的上下游联系和产业分工。这样的定义并非基于理论的考量,而是出于实际应用的需要。应用区域集群分析从产业联系的视角,将产业集群作为分析工具应用到区域经济分析和规划中。但这样的定义其缺陷在于忽略了产业集群的空间临近特征,没有将空间视角纳入分析体系。尽管如此,这样的分析方法对于我们从产业联系出发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仍有着重要意义。而且,Porter也承认,尽管地理集中在集群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但产业联系并不一定伴随地理集中,而且产业集群的地理范围取决于产业联系的空间尺度[3]。 应用区域集群分析的产业集群定义方便于使用基于投入产出数据的定量方法识别产业集群。对此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如Czamanski等曾详细总结和比较了早期的相关研究[8]。遵循这一传统,Feser等提出,基于全国投入产出表识别的产业集群,能够代表一国产业活动的技术经济联系特征,以全国产业集群为基准或模板,通过比较区域层面产业集群(或产业链环节)的构成,可以有效反映区域经济的相对优势或不足,从而揭示区域经济在国家的地位、竞争能力及潜力[9]。将全国基准产业集群应用于区域集群分析的优点在于,不仅可以帮助明确区域集群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更重要的可以揭示集群内部产业活动或产业链环节的优势或不足,从而为区域集群发展提供明确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使用最新发布的2002年我国122部门投入产出表[10],首先识别我国基准产业集群,并以北京市为例,使用以全国基准产业集群为模板的区域集群分析方法,分析北京市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2 以全国基准产业集群为模板的区域集群分析 全国基准产业集群(National Benchmark Industrial Clusters)是指将国家经济作为整体,基于一国产业技术经济联系特征识别的全国范围的产业集群,其构成反映国家层面上产业联系的一般特征,因此可以作为“集群模板”(Cluster Templates)应用于区域集群分析。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就使用投入产出表识别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集群[11~13]。在我国,相关的研究尚比较少见,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对某一地区产业集群的识别[14~17]。此类研究往往使用区域投入产出表,如贺灿飞等使用1997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识别北京市制造业集群[14];刘增使用浙江省1997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识别浙江省产业集群[15]等。区域投入产出表可以反映区域内现有产业部门间的贸易特征,但并不能反映跨区域的产业关联,而产业联系往往不局限于区域范围内,因此Bergman等认为,使用全国投入产出表识别的集群,不局限于特定区域,更具一般性和普遍性,适宜作为模板应用于区域集群分析[7]。 传统的区域经济分析,以产业部门为分析单元,很少考虑产业间的联系,而应用区域集群分析以产业集群为分析单元,将相互关联的产业作为整体加以考虑,有助于更准确的把握区域竞争优势,和形成能反映产业内在关联的地方经济发展策略。基于全国基准集群的区域集群分析首先需要识别国家基准产业集群,在全国投入产出表基础上,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将相互关联的产业聚类以识别集群。全国基准集群可以作为集群模板应用于区域经济分析,包括对区域集群发展现状及特征,区域集群内部结构及空间布局等的分析(图1)[18,19]。应用区域集群分析可以有效应用于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政策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