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日期:2008-03-11 文章编号:1000-0585(2008)03 0556-09 流域作为人类干预较为严重的自然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外学界对流域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从时间分析多集中于近年[1],鉴于流域生态安全演变的历史性、阶段特征[2],有必要从长时段角度,对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问题进行系统探索;从区域分析方面,目前国内学界多关注长江流域等经济重心区域,研究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问题,似应更多关注历史时期经济重心区域——黄河流域。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位于生态脆弱区,历史时期该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滥觞之地,目前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正面临诸多生态问题[3]。已有的研究成果,或从数量生态、植被适宜性等角度进行探讨的[4,5],或从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环境状况演变互动角度进行研究的[6],咸具一定深度,只是多从各自学科出发,研究了生态安全问题的某一方面。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历史时期汾河上游的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长时段、较系统的研究,并期望通过这一典型个案研究,从方法论角度对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问题进行尝试性探索,进一步推进流域学及生态安全学科的发展。 1 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研究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 1.1 基本概念 生态安全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关于生态安全的定义[7~9],大致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于是,国内有学者将生态安全概念分为两类:第一类,强调生态系统自身健康、完整和可持续性(广义);第二类,强调生态系统对人类提供完善的生态服务或人类的生存安全(狭义)[10]。分析历史时期生态是否安全,主要依据是史料记载,特别是正史资料,而正史所记偏重于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相对缺乏,涉及自然生态更为少见。囿于研究条件及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实际情况的制约,本文对生态安全的理解取狭义概念,专指人类生态系统的安全,即以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条件的安全作为思考的主体。 1.2 主要研究内容 我国有关生态安全的现有研究内容涉及:区域生态安全的建设管理及对策措施,综合论述生态安全在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战略地位与重要意义等诸多领域;从生态安全的概念内涵上分析,期间我国生态安全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生态系统自身安全、生态服务和生态安全分析与评价3个方面[1]。从历史时期生态安全概念出发,历史时期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在人类活动压力下,生态系统能对人类提供完善的生态服务,确保人类的生存安全;为此,就需要构建历史时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评价指标值。一些学者、国际组织和机构研究设计了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DECD)提出了“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11],结合历史时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提取的实际情况[12],本研究采用了这一模型。 2 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方法、步骤 2.1 主要方法 2.1.1 系列横剖面方法 横剖面方法属区域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横剖面的复原,来恢复某一地区地理景观的变化过程,从而为现代地理景观的特点做出发生学的解释[13]。本文借鉴了这一方法,以人类社会的重大事件或自然灾变作为历史时期生态分期的标志性刻度,选取不同时间段、多个横剖面,来复原历史时期生态变化过程。 2.1.2 “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 “压力-状态-响应”综合状态响应指标体系,由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DECD)率先提出[11],其中状态指标衡量人类行为导致的自然环境状态的变化,压力指标反过来表明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响应指标则显示社会克服生态危机保障生态安全的能力或努力。鉴于自然灾害因素(状态指标),人口、技术、政策、军事等因素(压力指标),流民(移民)及政策调整等因素(响应指标),皆关系国计民生,多见诸文献,所以这一理论适用于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研究。 2.2 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步骤 2.2.1 建立系列横剖面 以史料为依据,选取、建立系列横剖面,复原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状态。从理论上讲,应以期间人类活动对生态安全影响剧烈的重大事件,包括战争、国家经济政策等;或以对生态环境影响剧烈的自然因子的重大变化,如气候的冷暖交替等;再或以瘟疫、蝗灾等反映生态剧变事件为刻度性标志,建立生态安全演变的系列横剖面。囿于历史时期人口、耕地等主要指标统计数据分布稀疏,本文主要选取有政府统计数据的年份建立研究横剖面。 2.2.2 量化评价指标 由于绝大多数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已无法通过实地考察复原,只能依靠文献记载,而现存史料中往往只有不完整的描述,普遍缺乏必要的数量,“如何将史料中十分粗略的记载转化为可靠的数据,并且能为国内外同行所接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4]。为使不同横剖面评价指标取值标准一致,本课题做了大量史料整理工作[12],不仅主要指标统计数字皆取自正史记载,且根据不同朝代正史记载的舍取标准进行了调整。以自然灾害统计为例,因每个朝代对灾害的定级不同、赈济标准也不同,所以从赈济数量上即可反推出灾害程度。 2.2.3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安全评价 受史料记载内容的局限,如何构建历史时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大难题。本文借鉴了时间尺度理论的基本原理: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尺度,能表现的生态现象的空间变化细节是有局限性的,当时间长度超越某种限度,所有的细节不能表现出来时,便采取忽略不计的原则。据此,对历史时期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构成精度、影响系数进行了调整,除了人口数量、耕地数量等较为细微的指标外,还选取了战争频率、灾害频率、规模移民、国家政策等较为笼统但具有表征、刻画作用的人文、自然因素特征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