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日期:2008-04-28 地理学是一门公认的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学科,拥有丰富的方法论和大量的工作文献资料[1]。柯本的气候地带性、道库恰也夫的自然地带学说等均为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宝典与传世之作。作为一种方法论,自然地理区划在系统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成为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自然地理区划本身也是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3]。更有学者认为,自然区划是自然地理学的重大理论之一,是制定和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科学基础[4-6]。所以,在地理学的研究中,对自然地理区划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7]。然而,当审阅地理方法研究文献,研习自然地理区划的本质,剖析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的核心与体系,探索信息时代的区划方法之变化等问题时,却又难以勾画出自然地理区划方法之体系。虽然各种地理区划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未能形成统一的方法体系。本文试图从自然地理区划作为一种地理科学方法论和作为地理学规律表达的一种形式等方面,对自然地理区划的性质、方法,以及区划信息系统等问题进行探索性分析与研究。 1 自然地理区划本质之分析 1.1自然地理区划概念的内涵 自然地理区划是地理研究中常见的名词与经常使用的方法,但对自然地理区划概念及其内涵的认识,却存在多方面的解释。前人研究成果涵盖了自然地理区划概念所包含的三种基本含义:一是区域划分的结果,即常见的各种区划方案与区划图;二是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也即建立区划方案的过程;三是认识地理特征和发现地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即地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正如前苏联地理学家兹沃雷金在讨论农业生态区划时指出:自然区划的概念含有多种含义,既是研究某些事实的积累并对其揭示,又是探讨应用事实并使之易理解的方法,还是一份登载有必要文字说明、图表,以及其他附件的地图[8]。 首先,自然地理区划是表达地理现象与特征的区域分布规律的一种方法。区划是为科学认识区划对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9]。所以,自然地理区划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对区域的划分,建立以区划图形式表示的区划方案。我国地理学家黄秉维在论述自然地理区划的作用时指出:自然地理区划是适应论述地理需要的一种方法。区划把地理特征相同的地方归在一起,相异的地方另划一区,既可免支离破碎的弊病,且可省重复论述的麻烦[10]。也正因为如此,地图在自然地理区划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有效地表达自然地理区划方案和揭示区域分布规律,提供了科学技术途径。反之,自然地理区划也为地图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例如,自然区划方法和制图学都要研究不同区域的主导因素和主要标志、不同区域各种地理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特征、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自然区划为解决制图综合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7]。现代电子地图技术的发展,为展示多途径、多视角的区划方案提供了动态、系列化的表现手段。 第二,自然地理区划是地理区域划分的方法与技术手段。赫特纳非常强调区划的区域分解过程,他认为:区划就其概念而言,是整体的一种不断分解,一种自然地理区划就是地表不断分解为它的部分,这些部分在空间上相互联接[11]。邓静中在开展农业区划工作时指出:区划就是区域的划分,区划是一种手段,一种表现形式,生产力合理布局才是它的实质内容和目的[12]。在区划过程中,既可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将地表依次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各种区域,形成自上而下的区域分割方法;又可根据地域组合规律,将具有相同性质的小块地理空间单元合并为更高一级的区域,形成自下而上的空间聚类方法。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区划的全部过程。这方面工作不仅是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区划研究工作的主体。 第三,自然地理区划也是地理学研究的经典方法之一。区划是从区域角度观察和研究地域综合体,探讨区域单元的形成发展、分异组合、划分合并和相互联系,是对过程和类型综合研究的概括与总结[2]。所以,大多数地理工作者都在其研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区划方法,例如早期的科学考察,一般都遵循分区中找典型的科考工作方式。在信息社会时代,自然地理区划单元则成为海量空间信息集成的对象与基础;同时,通过地理信息转换分析,则可以建立不同自然地理区划系统间的关系,并可实现系统间的相互转换或建立新的区划系统。因此,在现代地理学研究中,应进一步深化区划及其以区划为基础的空间分析研究,并密切和当前正在推进的全国林业区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工作结合起来。 1.2自然地理区划的类型 自然地理区划类型丰富多样。按分类单位体系的不同,自然地理区划可分为区域区划和类型区划;按主导要素的多少,区划可分为部门区划和综合区划。 (1)部门区划与综合区划 部门区划和综合区划是最为常见的两类区划。部门区划以区域中某一成分或要素为区划对象,其针对性更强,应用更具体。因此,部门区划的种类繁多,如地貌区划、水文区划、植被区划、灾害区划等等;综合区划的对象是地域综合体,早期的自然地理区划大多是针对自然要素进行的,所以综合区划主要指综合自然区划,并且多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在实际的地理研究工作中,常常需要将部门区划和综合区划结合在一起,形成系列化的方案,从而达到对区域地理规律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例如,195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所领导开展的中国自然区划,包括气候、地貌、水文、潜水、土壤、植物、动物、昆虫区划和综合自然区划;傅伯杰所主持完成的中国生态区划包括了生态地域区划、生态资产区划、生态胁迫过程区划、生态敏感性区划,以及生态环境综合区划等五方面[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