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地理研究的新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竑,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封丹,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王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 350007)

原文出处:
人文地理

内容提要: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在城市的快速转型过程中,城市文化发展和演进面临更多新要素的触动:“异质文化”日渐冲击或渗透着城市本底文化,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主要因子也更多从自然环境要素始向人文因素转变,即城市本底文化生存的“土壤”正在发生革命性改变,从而使城市文化表现出更多时代内涵、时尚意蕴和新景观。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讨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地理研究的新态势,以期对新时期国内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8 年 05 期

字号:

      修订日期:2008-03-06

      中图分类号:K9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398(2008)02-0006-05

      1 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化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政治及社会问题,它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问题。即经济的全球化正在促生着文化的全球化。而这种文化全球化则是与时间—空间观念上的巨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4]。基于这种认识,传统的社会关系已经被从相互作用的地域性关联中“提取出来”。无论是安东尼·吉登斯的“时空分延”,还是大卫·哈维的“时空浓缩”概念都逐渐在世界“新生地”重演[5]。因此,“全球化”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现状的范式,正在成为替代“现代化”的一种新兴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现象。正如亨利·列斐伏尔一再强调的“空间性与社会性、历史性的思考应该同时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在理论视角”[6]。作为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复合体的城市,则应该成为其中最受关注的焦点[7,8]。特别是在“转型城市”的“拆迁”、“改造”、“更新”和“世界化”[9-11]的过程中,新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流行公共空间、门控社区(Gate Community)以及异国文化元素(欧美风情、韩流、日本动漫等)不断涌现,城市内部的种种隔离性社会文化空间正在形成[12,13]。原本主要依托自然环境基底要素形成的城市文化生态正在面临新的时代挑战。城市的传统文化被挤缩至狭窄的空间内。大众流行文化、异域强势文化、新兴消费时尚文化及其空间日渐形成,并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14],从而加剧了城市社会阶层的分异和极化[15],也使城市本土文化的保护和整合中的发展、外来文化的融合和本土化等成为新的研究话题。可以说,在全球“文化和空间转向”的影响下,对城市社会文化的关注渐渐成为城市研究及文化地理研究中的热点[16,17]。

      2 全球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

      20世纪中后期,在“文化转向(Culture Turn)”和现代性研究的“空间转向(Space Turn)”带动下,西方有关城市文化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18]。但传统的视角往往多关注地方政治、历史变迁[19,20]、工业化影响[21,22]、殖民主义影响以及宗教、种族社区影响等[23,24]。早在1960年代,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就意识到国际化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方式及其影响,而彼得·霍尔的《世界城市》则从全球视角透视了国际都市发展的前景,为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2004年,联合国出版了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ities 2004/2005:Globalization and urban culture,该报告描绘了现代城市文化的现状和趋势,高度赞扬了多元主义作为一种推崇的都市现象,它增强了城市自身的机能,为每个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并强调应当加快建设多元文化并存这一过程[25]。

      2.1全球化影响下城市文化的演化

      伴随着区域经济版图的改变,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亦成为城市发展竞争力比拼的核心所在。且在城市化、全球化、世界移民涌入等影响下,城市成为全球化冲突中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地方。文化成为导致社会差异与城市冲突加剧的一个主要原因。“文化多元主义”正在兴起[26]。伴随着城市多元文化的形成,暴力、仇恨、族群冲突、犯罪、经济衰退等成为城市发展急需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27,28]。而中国国内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中村、农民工、社会公平、就业不充分、城市贫穷、诚信危机、犯罪等城市社会问题亦与此一脉相承。因此,在城市传统文化退缩和城市新文化崛起的转型过程中,如何重构和再塑城市文化将成为中国众多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但是,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文化应该是动态的、渐进的、兼容并序的文化,而非全面抛弃传统、一味迎合国际化的文化。

      文化的、地理的、区域间的流动,总是包括了阐释、翻译、变异、适应和“本土化”等过程[29-30]。因此,外来文化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本土化”的现象[32](如在加勒比海,可乐跟郎姆酒混合配制成了古巴利布乐;在玻利维亚,可乐跟普通白酒勾兑,制造出了庞奇黑酒[33])。外来文化还能促生本土文化的复兴,如西方快餐连锁店进入印度和日本后,促进了当地传统食品快餐分店的建立[34]。中式快餐“真功夫”在国内的快速扩张和经营模式的(西式)拷贝也显现出同样的话题。总体来说,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地方”的内涵变得复杂起来,地方不再是人们认同感明确的简单支撑物了[35]。而全球化在重塑城市功能的同时,也使城市功能得到极大地提升[29]。新的政治和社会形态、新的价值观、信仰和社会文化认同已经在中国出现。而这些变化的出现并不能仅仅用所谓的“社会主义特征”来解释,而必须要将其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理解[36]。事实上,全球化和消费主义通过大众文化的渗透,使中国城市在城市建筑、公共空间、消费方式、居住空间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中国城市已出现了许多地方特色显著的新城市文化景观[29]。而这些新生的城市文化现象在过往的文化地理研究和城市地理研究中是不被重视的领域。新时期的文化地理,特别是城市文化地理应该要关注这些变化,并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

      2.2国外文化地理学研究对全球化的响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