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928.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8)01-0121-04 秦汉两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创建的时期。秦皇汉武两位皇帝统一中国和巩固统一,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今天中国版图疆土的奠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秦汉时期的历史地理有重要意义。广西地区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立南海、桂林、象三个郡时,才正式建立直属于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所以秦汉时期常成为研究广西历代行政区域和历史地理的开始。但是,有关岭南的历史地理和行政区划存在很多争议,一些权威性的历史地图的画法不一致,与文献资料的记载不统一。笔者从1979年以来即注意对秦汉岭南历史地理的研究。本文试对秦汉岭南的历史地理略作论述,并对有关论著的观点提出商榷。 一、秦代在岭南建立的郡及其位置的争议 公元前214年是一个永远值得岭南人民纪念的日子。由于灵渠的修通,秦军迅速统一了岭南地区,秦王朝建立的南海、桂林、象三个郡,成为中央政府在岭南设郡建治的开始。但是,近代以来人们对三郡的位置和郡治争议不断。 秦代岭南三郡中,南海郡的辖区和郡治基本上没有争议。桂林郡的辖区是否达到了今右江上游、郡治布山在哪里有争议,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桂林郡未达到广西最西部,郡治布山在今贵港市区。关于象郡的位置争议最大,法国人马司帛洛、日本人佐伯义明、越南人陶维英等认为象郡完全在今中国境内;在国内,从乾嘉时代的著名学者齐召南、钱大昕,到近现代学者顾颉刚等都认为象郡位置包括今广西西部及西南部、贵州东南部和越南北部、中部、中南部,郡治象在今越南中南部北纬15度线入海处附近。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秦象郡位置进行了认真讨论,余天炽、覃圣敏等学者撰文力主象郡南端在越南中部以南说,钟文典主编的《广西通史》第一册有关论述也力主此说。1979年8月顾颉刚先生写信给笔者说:“秦平南越后建立的象郡,它的境界有多宽?郡治在哪里?这是《山海经》、《史记》、《汉书》中所没有能解决的问题。你们在广西,研究这个问题,有比较便利的条件。就是不能圆满地解决,也应该有个比较适当的解决。”这反映了顾老对笔者和广西史学界研究和解决象郡位置问题的深切期望。 笔者非广西人,原对广西历史地理不熟悉;同时,解决秦象郡位置问题是项很复杂的工作。笔者一边调查研究资料,一边找机会到涠洲岛、那坡、大新、凭祥、靖西等中越边境地区考察。在此期间,也读了余天炽、覃圣敏以及周振鹤等所撰观点截然相反的论文。经过思考,笔者在《广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发表了《秦汉象郡位置新释》一文。2002年12月,笔者去陕西师范大学参加周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时,提交了关于秦汉象郡位置问题的论文并在大会上发言。2003年8月8日,笔者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到北京参加“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时,就顾老的人品、学术和对象郡的研究作了20分钟的发言。这两次会议笔者的文章和发言均被收入有关论文集正式出版,并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和好评。笔者的观点简单地来说就是:秦象郡南端在越南中南部,是无可争辩的铁的历史事实,象郡的北端达到今贵州东南部及今广西的百色、金城江地区;另外,从公元前111年到公元前76年,还存在一个西汉时代的象郡,这是为过去学者们所忽略的(下面将作说明)。然而,现今流行最广的三部中国历史地图集对秦汉时期岭南行政区域的画法却互相对立、互相矛盾。 由顾颉刚、章巽编,谭其骧校,地图出版社1955年3月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第七图“秦统一图”上,把南海郡郡治画在今广州市区,桂林郡郡治画在今贵港市区,象郡郡治画在今越南中南部的北纬15度线的靠海处;象郡的南端画在约北纬13度线,并注明“北响户”三字。该图虽然没有具体画明当时秦境内各郡的分界线,但将象郡南端“北响户”画在今越南中南部,并标明南海、桂林、象郡的郡治所在地,是符合历史记载、比较科学正确的结论,也符合今天多数学者的观点。本图画得较简略,正如顾、章两位先生在《序》中所说:“《汉书·地理志》明明说:‘日南郡,故秦象郡’。应该说在今越南中部以南。”但他们又说自己的观点并不就是定论,并把存在的矛盾提出来,供后人研究思考,反映了顾老在学术问题上谨慎、谦逊、求实的态度。 由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于1979年12月由地图出版社出版。该地图集《前言》说:“编绘工作是在陈可畏、刘宗弼两同志主持下进行的,历史研究所李学勤、卫家雄同志等参加了这项工作。”郭老生前关注过该地图的编制出版,但并未亲自参与编制,“主编”是挂他的名;该地图是历史研究所专家的集体成果。该图的绘制较顾、章绘的地图详细,在上册第23—24页“秦统一图”上,将南海郡郡治番禺画在今广州市区,桂林郡郡治布山画在今桂平市区西侧,象郡南端画在了今越南中南部北纬13度线处,象郡郡治画在今越南中部北纬17度处。这些画法除桂林郡治布山的位置与今广西多数学者意见相左外,其他是比较科学、正确的,与顾、章两先生及国内多数学者的意见是一致的。但该图画出了各郡的分界线,将秦代象郡北端画在今中越边境线(也就是象郡完全在今越南境内),将南海郡与今广东省基本上相重,桂林郡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上相重(除西北端的乐业、隆林和东南端的北海、钦州外),好像秦岭三郡辖区就是今广东、广西和越南,似太简单化了,不知有何根据?笔者认为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历史上的疆界和今天的省界相重是不大可能的。历史资料的记载也无法证明这样画法的科学性。 由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共八册),是当前流行的最详细的一部中国历史地图集,它的出版对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有重要贡献。在该地图集第二册第3—4页《秦时期全图》以及第11—12页《秦代淮汉以南诸郡图》上,将南海郡画在今广东中、东部,郡治番禺画在今广州市区;将桂林郡画在今广西大部和今广东的肇庆、茂名地区,但是未注桂林郡郡治所在地,却在辖境西端的今广西百色市区的东北部写上了“桂林郡”三个小字,也没有画上代表郡治的小圆点。据笔者所知,似未有人认为桂林郡郡治在百色市附近。该地图这样画,不知是失误还是排版错误?另外,该地图把秦象郡位置的北部画在今贵州东南部,中部画在今广西西部,南部画在今广西南部、西南部和广东雷州半岛,象郡南端画在今中越国境线以南约50—150公里的越南境内;其郡治临尘画在今崇左市区。笔者认为,该图对象郡北部、中部的画法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把其南端画在了今中越边境线以南,缺乏历史记载依据;郡治定在临尘,画在今崇左市是误读了史料。该地图集对秦象郡位置的这种画法反映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