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资源开发优势度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海霞,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教师(北京 100101);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封志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
地理研究

内容提要:

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对农业资源优劣势现状的排序可以为有效地开发农业资源提供参考。本文提出了以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和利用效率为基础的农业资源开发优势度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并以甘肃省为例,分析计算了甘肃省各县市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序列。结果显示:农业资源开发优势度模型很好地拟合了甘肃省农业资源的现状和区域差异。作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优势度指标,陇南、陇东和陇中等雨养农业区以及甘南州光能资源优势区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度处于4~5级水平。河西绿洲灌溉农业区耕地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好的开发,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度处于1~2级水平,但是由于民勤、金昌两个地区生态系统的退化,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度处于3级(中等)水平。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 引言

      由于中国农业资源的限制以及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展对农业水土资源的进一步占用,1999~2003年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下降,为此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除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带动外,最主要的仍是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问题,而对地域农业资源优势序列和结构的分析,可以为中国不同区域构建合理、高效和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地域农业优势资源是指那些具有特殊地位,具有开发价值,又具备开发条件的农业自然资源[1]。20世纪80、90年代国内大规模的国土资源和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依据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将全国划分为12个农业生态区[2]。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成为当今农业生产和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方向,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3~6]。1966年Bonner J.利用量子效率法在作物生产上限及最高产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7]。FAO推荐了瓦赫宁根法(Wageningen)和农业生态区域法(AEZ)进行农业生产潜力的估算,这两类方法涉及光(辐射)、热、水、日照等因素,同时还考虑了作物类型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产量差异[8]。

      农业生产模式决定了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国际上农业生产模式经历了由传统农业向“石油农业”(oil agriculture)、“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保护性农业”(conservation agriculture)和“精准农业”(precision farming)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9,10]。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了农业与环境会议,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概念,此后关于可持续农业的研究与实践在世界各国迅速开展,仅美国在可持续农业研究中就先后出现过“低投入可持续农业”(low-inpu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和“高效率可持续农业”(high efficiency sustainable agriculture)等设想[11,12]。可持续农业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农业外部资源的投入,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由于水资源是农业资源中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对灌溉农业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成为农业资源利用研究的热点[13~16]。国内学者也分别从可持续农业、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等角度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17~20],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模式、技术体系,同时探讨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估方法和模型[21,22]。同时,对西部干旱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优化配置、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决策和系统仿真的研究为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参考[23~26]。目前利用GIS和遥感手段等新技术手段进行农业资源监测和开发利用成为新的热点[27]。

      本文在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评价模型,对甘肃省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度进行评估,给出农业资源开发优势度序列,并提出不同区域提高农业资源优势和潜力的对策建议。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直接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相关行政和科研部门收集的间接第一手资料、农业普查与土壤普查资料和农业统计资料。数据分为4个方面:

      (1)月均气象与农气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家气象中心,区域数据由1961~2001年共41年数据的平均值利用GIS空间插值得到lkm栅格数据,再利用区域统计得到。具体参见参考文献[28]。

      (2)水资源资料。主要来源于甘肃省水利厅,一是公开出版的1998~2000年的《甘肃省水资源公报》(甘肃省水利厅,1999~2001),二是甘肃省水利厅水管局的内部资料《甘肃省县级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甘肃省水利厅水管局,2001),三是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甘肃省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成果表》和分县各灌区的水价和用水状况、用水效益指标数据。

      (3)土地资源资料,主要是甘肃省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土地详查数据。

      (4)其他农业统计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农村经济统计年鉴。

      2.2 研究方法

      农业资源开发优势度是指与理论最高农业生产潜力与资源利用效率相比,地域农业资源进一步开发的最高生产潜力,可以从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潜力利用率两个方面的潜力空间加以衡量。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可以用单位播种面积上单位农业资源所生产的农产品数量表示,衡量指标包括能量利用率、热量利用效率、降水效率、灌溉效率、总水分生产效率、土地生产效率等。与此相对应,用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与农业生产潜力的比值衡量农业生产力相对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实现程度,用光合潜力利用率、光温潜力利用率、农业水资源潜力利用率、土地潜力利用率等指标表示[29]。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反映了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水平,农业生产潜力利用率指标反映了现实农业生产力相对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差异,利用效率越大,潜力利用率越高,农业资源开发越接近边际最高水平,进一步开发的难度越大,即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度越小;相反则农业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优势度越大。因此,利用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潜力利用率两个指标构建农业资源开发优势度模型,如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