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人员、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一条大动脉。在海上丝绸之路大举开通之前,陆路丝路东起中国,穿越西域、古印度、阿拉伯—波斯社会,一直通向希腊—罗马世界。丝路输送的并不仅仅是丝绸,而且从时空变迁和历史交流等方面综观全局,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纯商业之路上升到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文化交流的桥梁,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那样:“丝绸之路是对话之路”。由陆路丝绸之路又衍生出了诸如“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瓷器之路”又“草原之路”、“皮货之路”、“茶叶之路”、“沙漠之路”和“骆驼队之路”等形形色色的名称。虽然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称之科学性和历史真相,尚有商榷余地,但它们在中外关系史上的作用却不容置疑。 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与演变,丝绸之路经历了起步、发展、繁荣、衰落以及废弃的不同阶段,伴随着古道的兴衰演替,其周边的城镇、绿洲等也都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由于中国的丝绸之路,特别是陆地丝绸之路所延绵的时间冗长、穿越的国家众多,在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期望通过对古丝路的研究,可以追溯千百年前亚欧大陆的政治、历史、文化以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状况与演变过程。 本文首先详细探讨了国内外迄今为止在丝绸之路领域中的已有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随后分析了遥感技术(RS)、空间定位导航技术(GPS)和地理信息技术(GIS)等新技术手段的优势,提出了如何在丝绸之路研究中应用这些新技术的思路,建立了中国丝绸之路空间信息系统。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丝绸之路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传统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充分采用空间信息技术为我国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我国历史与古地理研究提供有力的辅助手段。 1 国内外丝绸之路研究现状 丝绸之路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背景、沿途各民族的融合交汇以及作为沟通亚欧大陆的桥梁,多年以来对丝绸之路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学科。而丝绸之路中国段则是整个7000km长路中的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由于其扼守于东西交通的要冲,是东西方交通的必经之路,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且广袤的大地上居住着数以百计的不同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迁徙和融合的十字路口,这些民族传承着他们各自的语言、文化、历史与文字,在经过数以千年的相互交汇融合,在这一古商道中上演了无数的传奇故事,从而使得丝绸之路新疆段为整个东西方古代文化交流史的缩影。如果说丝绸之路是地球几块大陆上人类文明聚首的惟一通道,那么古老的四大文明就是在塔克拉玛干碰撞出炫目的光芒。正如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所说的“塔里木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摇篮,世界文化的钥匙遗失在了塔克拉玛干,找到这把钥匙,世界文化的大门便打开了”。 鉴于丝绸之路新疆段在整个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地位,近百年来,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都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这里,希望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研究,找到打开世界文化变迁的大门。 1.1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丝绸之路”的提法,最早是由普鲁士地学和地质学家、近代地貌学的创始人、旅行家和东方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年)首先提出的,他于《中国亲程旅行记》(1877-1912年)中谈到中国经中亚与希腊——罗马社会的交通路线时,首次称之为“丝绸之路”,后来被中国学者认同和采纳,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通用学术名词,远远地超越了“路”的地理范畴和“丝绸”的物质范畴,其外延也越来越大,甚至成了中西乃至整个中外多领域交流的代名词。正如我国学者季羡林先生所说“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稍有历史知识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它实际上是在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东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1]。” 丝绸之路作为贸易路和民族迁徙交流的大通道,很多国内外古籍中均记述了这一沟通亚欧的桥梁,如希罗多德引述阿里斯提士的神话叙事诗《阿里玛斯庇阿》,推罗的地理学家马里努斯,以及中国古代史籍《禹四海异物》、《世本》、《穆天子传》等,特别是公元前5世纪的阿尔泰墓葬、德国斯图加特的霍克杜夫、新疆阿拉沟等地出土、发现的大量中国丝织品、漆器、铜镜等商品,更是成为了丝绸之路存在的确信证据。 1.2 国外丝绸之路研究进展 虽然丝绸之路的历史十分久远,然而对它进行系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就,还是在最近一百多年。19世纪中叶以后,“西从里海起,至中国西北地区和蒙古国,北从西伯利亚南部起,南达伊朗和阿富汗北部”的大中亚(《大英百科全书》,伦敦,1980年版),到处活跃着西方国家的探险队、考察队,也涌现出了大批的学者。19世纪以后的学者更加重视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具有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因此,丝绸之路才成为与中西交通史、中亚史、西域史、东方学、汉学(中国学)、蒙古学相联系但又独立的一个专门研究方向。这阶段出现的著名研究学者包括李希霍芬、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以及格伦威德尔、长泽和俊等。 法国是汉学研究传统最久远的国家。1822年以后相继成立的法国亚细亚学会、法兰西学院亚洲研究所中亚研究中心和高地研究中心、法兰西远东学院、法国汉学研究所、突厥研究所、藏学研究中心、蒙古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学者们,如雷慕沙、沙畹、戴密微、石泰安、拉露、马伯乐、韩百诗、汉密尔敦等,都把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丝绸之路的文献巨著,如法国汉学研究巨著《法国汉学研究所文库》、玛雅尔《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等。除了法国以外,其他国家,诸如日本、德国均对中国丝绸之路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发表与出版了包括长泽和俊的《丝绸之路踏查记》、保柳睦美《丝绸之路地带的自然变迁》,马松《丝绸传播史略》等著作,上述著作均对丝绸之路的产生、发展、演化与变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介绍,是后人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