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问题的历史由来与国际法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宋丽弘,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学。(通辽 028000)

原文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弹丸之地的科索沃,承载着太多太久的恩怨情仇。2008年2月17日,它单方面宣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而独立,这一大胆的举动再次触动了国际政治舞台的敏感神经。对此,各国反应不一。科索沃独立事件严重地破坏了国际法律秩序。本文通过追溯它的历史,探究它的独立缘由,并就其独立所涉及的国际法的几个问题做了相关阐述。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8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15(2008)05-0030-04

      一、科索沃问题的历史由来

      欧洲火药桶,早已是巴尔干地区的代名词。它虽然面积狭小,人口不多,却在近代的几百年的历史中没有安宁过。即便是小小的科索沃,也积累了太多太久的历史恩怨。

      (一)科索沃问题的根源[1]

      科索沃原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阿尔巴尼亚族约占90%,其余有塞尔维亚族、黑山族和土耳其族等。历史上科索沃的先民为巴尔干半岛的伊里利亚人,这就是今日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共同族源。公元6-7世纪,南斯拉夫各族带着斯拉夫文化先后来到巴尔干半岛,他们与当地本民族长期混居生活,使大部分居民逐渐接受了他们的文化,塞尔维亚人就是他们中的一支。而有些伊利里亚人则固守自己的传统不受外界干扰,成为未被同化的少部分人,而后这些人逐渐形成了今日的阿尔巴尼亚人。事实上,阿尔巴尼亚境内的阿尔巴尼亚人的先民也是伊利里亚人。

      14世纪奥斯曼帝国进入科索沃地区,为了推行伊斯兰教,对当地的居民采取了信教自由的“宽松政策”。他们对信奉伊斯兰教采取优待政策,但对这里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和皈依天主教的阿尔巴尼亚人收取高额的税收。当然这种税收一般人是无法承担的,可是如果改信伊斯兰教则不上税。面对这种不公平的民族宗教政策,两个民族采取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选择。阿尔巴尼亚人在交不起税收的情况下,改变了自己的信仰,接受了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教徒。而塞尔维亚人则选择了另一种既不失去自己的信仰,也不交税的抵制做法——离家出走,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他们为了保持基督教信仰而不得不踏上背井离乡的漫漫之路,投靠到基督教统治区去。

      仅17-18世纪,就有3-4万塞尔维亚人转移到哈布斯堡帝国的匈牙利地区和亚得里亚海的克罗亚地区。但是留在该地的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并没有遭到迫害,宗教场所也保持完好。但走出者留下的土地和房屋却被土耳其统治者分给了改变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同时将生活在邻国的阿尔巴尼亚人迁入科索沃。因此,在这里的阿尔巴尼亚人人口增长很快,到1910年,他们占该地人口的60%,而塞尔维亚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亚人占40%。奥斯曼帝国对穆斯林的优待和扶持政策导致阿尔巴尼亚民族穆斯林对塞尔维亚信仰东正教民族的歧视。塞尔维亚人将对奥斯曼帝国的一切仇恨转到了阿尔巴尼亚人身上,民族敌视情绪不断加深。当奥斯曼帝国日渐衰落,巴尔干各民族纷纷起义争取独立和抢占地盘时,科索沃变成了阿尔巴尼亚族和塞尔维尼亚族争夺的焦点,他们都声称自己是科索沃的历史主人。

      (二)科索沃独立的缘由[2]

      1912年,巴尔干国家联盟推翻了土耳其的统治,塞尔维亚吞并了科索沃,但是居住着阿族人口的科索沃等地却被分割给了实力更强的邻国,阿族人归依民族母体国家的愿望未能实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们欢迎奥匈帝国对塞宣战。可是一战结束后,科索沃的大部分土地划归给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并于1918年第一次形成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人组成统一的南斯拉夫王国。在南斯拉夫王国,塞尔维亚人掌管着政府和军队的大权,他们对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采取了歧视、迫害、驱赶等一系列的打击、报复手段,剥夺了他们许多正常公民的基本权利。王国统治者的这种行动,使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的仇恨更加激化,阿尔巴尼亚人要独立的想法与日俱增。二战期间,阿民族主义者对墨索里尼拼凑的“大阿尔巴尼亚”感到格外兴奋,奋力抵抗塞尔维亚军队的进攻。战后,科索沃成为隶属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塞族对阿族的亲法西斯分子的大规模清洗以及苏南关系的恶化使民族矛盾又进一步激化。

      阿族是前南第五大民族,不能成立科索沃共和国使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待遇。为了缓和民族矛盾,1974年的南斯拉夫新宪法赋予科索沃广泛的自治权,科索沃因此享有同共和国相差无几的权利。1980年铁托去世,被打压的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重新抬头,加之南斯拉夫经济普遍衰退,政治、社会生活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再露锋芒。1981年科索沃爆发示威,要求建立科索沃共和国,但遭到塞尔维亚的镇压和肃清。

      90年代前5年,阿族人在鲁戈瓦的领导下采取非暴力形式抵制塞尔维亚的统治,希望由此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并获得独立。但1995年波黑战争结束时“代顿协议”所许诺的“南斯拉夫境内不再许可边境变化”令科索沃民众对和平独立的希望感到渺茫。阿民族极端主义分子武装独立的主张因此开始得到越来越多阿族人的支持。

      阿塞之间的武装冲突升级成为有关国家军事干涉的借口。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因为南斯拉夫拒绝签订有损其国家主权的“朗布依埃协议”,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南实施空中打击。轰炸78天后,在俄罗斯的调停下,科索沃问题重新回到联合国的权限中。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244号决议,使科索沃一直处于联合国的托管之下。2005年11月,科索沃未来地位谈判正式启动,但因各方分歧较大,多轮谈判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2007年8月,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授权下,启动新一轮会谈,谈判仍以失败告终。2008年2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紧急会议,讨论科索沃局势,但依然未能打破僵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