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对明治维新的贡献

——纠正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错误

作 者:

作者简介:
祝曙光,苏州科技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主任、教授。(苏州 215009)

原文出处:
探索与争鸣

内容提要: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步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识大体、顾大局,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没有与天皇进行殊死搏斗的想法和行动,所以日本社会的转型没有引发大的社会动荡,新旧政权的交替基本上是和平进行的。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8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德川庆喜(1837-1913年)是日本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的第十五代将军,也是最后一位将军。由于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开始了卓有成效的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步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由此,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德川庆喜是阻碍明治维新的顽固派,只有打倒德川庆喜,由天皇亲政,日本才能走上近代化之路。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也总是把德川庆喜作为反面对象,直到今天仍然如此。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即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然跑掉。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大的阻力?日本社会的转型为何没有引发大的社会动荡?这主要归功于德川庆喜识大体、顾大局,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而不是将一己名利和一家私利置于民族和国家之上。由于德川庆喜没有与天皇进行殊死搏斗的想法和行动,所以日本新旧政权的交替基本上是和平进行的。

      一

      1853年6月3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4艘蒸汽动力军舰闯入江户湾(今东京湾)浦贺,要求日本开港通商。幕府清楚地意识到已延续了230年之久的锁国政策必须加以改变,所以不顾攘夷派反对,毅然开国,通过输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谋求国家的繁荣富强。其实在佩里扣关前后,幕府为了应付西方的挑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1844年阿部正弘担任首席老中后,他利用将军对他的信任,坚决更换不称职和观念守旧的官员,提拔开明派官僚,建立了日本第一个综合研习洋学的机构——蕃书调所,该所自开办以来极其兴盛,出席开所典礼的学员就有191人,他们是从上千人的报名者中选拔出来的;设立海军讲习所,讲习内容包括荷兰语、航海术、造船学、炮术、测量术、数学、机械学、地理等,培养了一大批西式海军人才,奠定了日本建立近代海军的基础;创办西式医院,等等。[1]但是开国以后,日本经济和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动,一些地区凭借开国的良机,经济迅速发展,如沿海港口城市;一些地区受到严重掠夺,特别是农村地区;同样一些人由于开国而大发横财,如一些经营进出口贸易的商人,而另一些人则由于开国而日趋贫困,如下级武士和农民。由此围绕开国与锁国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统治阶层内部发生了分裂。

      开国初期日本呈现出两股社会政治思潮的对立,即锁国攘夷和保幕开国。以孝明天皇(1846年即位,在位21年)为首,朝廷基本上主张攘夷。孝明天皇听说佩里率军舰来日本时,第一反应就是前往7个神社和7个寺院祈祷:“希迅速攘除夷类,切莫秧及国体。”很显然攘夷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而且日本也没有攘夷和继续实行锁国的能力。一旦日本拒绝开国,必将与西方列强发生战争,结局自然与中国一样,造成更大的损失。攘夷论者也逐渐认识到锁国攘夷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利用开国后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向幕府发难,大唱高调,乘机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在民族和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机,德川幕府采取了非常明智的政策,即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为攘夷的高调所动摇,同时提倡公(朝廷)武(幕府)合体运动,举过一致,共同对外。1862年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娶了孝明天皇的同父异母妹和宫,实现了朝廷和幕府以姻缘为纽带结合为一体的目标。但是西南强藩却利用公武合体运动为自己谋取私利。西南强藩作为另一种“武”,和朝廷(公)联合起来,力图借公武合体运动掌握中央政权。而一直被冻结于政治圈外的朝廷,则想借公武合体运动在政治上活化。“于是,留恋昔日的王政和梦想再掌政权的公卿,和欲以敕命的权威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幕阁(或欲使幕阁陷入困境)的反幕阁派,通过阴谋和贿赂结合起来,使京都成了尊王攘夷运动的策源地。”[2]所以由幕府和西南强藩各自进行的公武合体运动实际上是一场权力之争,但是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即一旦牢固掌握了中央政权,便进行彻底的改革,德川庆喜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当上了将军。

      德川庆喜是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第7子,1847年入继一桥家后,改名一桥庆喜。一桥家为江户时代三卿之一(即从德川家分出的田安、一桥和清水三家,当将军无嗣时可以继承)。因第13代将军德川家定病弱无子,故围绕将军继嗣问题,统治阶层内部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形成了两派。改革派根据英明、声望和年长三原则,推选一桥庆喜;而以大老(江户时代幕府有时在老中之上设大老一人)井伊直弼为首的保守派却拥立年仅8岁的纪州藩主德川庆福。将军家定也讨厌庆喜,因为家定的父亲、第12代将军家庆非常喜欢庆喜,认为庆喜可以担当大任。所以家定暗中把庆喜作为要取代自己的竞争对象。家定夫人也担心,如果庆喜当了将军,就会把水户那种简朴节约的风气带进将军府邸,自己就再也不能过奢侈腐化的生活了。而井伊直弼是一个权力欲望很重的人,担心一旦庆喜当了将军,自己再也不能把持朝政了。所以他宁愿选择不明事理的德川庆福,而不赞成英明果断的庆喜为将军继承人,鼓吹:“天下之和平,在于大将军家之威德,而不在于贤与愚。此实我国之风气,而与外国不同者也。然今舍血统相近之人而另有发现,则近似外国作法,而非尊重正统之我国风气。”[3]1858年6月25日,幕府公布了家茂(庆福改名)为将军继嗣的决定,并且对庆喜及其拥立者进行行政处分。8月14日,将军家定病逝。然而井伊直弼却秘不发丧,直到9月14日,即相隔一个月才宣布将军的死讯。井伊直弼为了满足个人权力欲望而置国家利益不顾的做法引起了改革派武士的强烈不满,直接引发了1860年3月3日井伊直弼被杀的樱田门事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