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3日,作为战后制订的新宪法,《日本国宪法》正式施行。该宪法规定了国民主权、和平主义和基本人权保障的三大原则,为日本战后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美国默许的日本再军备过程,宪法的和平主义内容实际上已被架空。为摆脱一系列既成事实的违宪状态,长期以来,日本政界保守势力①以“占领期宪法”、“强加宪法”等为由,主张修改宪法,意在使日本成为拥有武装部队、自卫权等的“正常国家”。这种意图与其实践至今仍在继续。与此相对,战后各种护宪势力反对修改宪法,改宪—护宪的政治过程至今仍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宪法修改问题不但涉及日本国内的政治变动,也不可避免地对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该问题也始终是国内外日本研究学界瞩目的焦点之一。但是,国内外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至今仍存在较多空白。国内学界与欧美学界的研究大多是对历史经过的概括性描述和比较笼统的定性判断,研究的关注点通常只限于围绕和平主义的争论和斗争;而日本学界的研究虽然在具体历史事件的研究上比较出色,但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存在心照不宣的学术“禁忌”),缺乏对问题的全面把握。尤其突出的问题是,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内外学界对护宪运动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护宪运动是否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和平主义运动?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护宪运动的影响力呈现出衰退的趋势?其兴衰的思想背景是否在于和平主义思潮的起伏?这些问题至今并未得到很好的解答,相反,在相关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不仅影响到对日本战后政治过程的正确把握,也影响到对未来日本政治发展趋势的有效预测。鉴于此,有必要对战后日本护宪运动进行重新审视。 本文将研究战后日本护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并着重分析其发展变化背后的思想原因。事实上,战后日本的护宪运动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方向,但本文并不想对护宪运动的整体进行面面俱到的概括,而是要在简要辨析三个方向的基础上集中关注至今远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知识分子团体的护宪运动影响力变化的思想背景,以期对护宪运动的衰退以及宪法修改的政治过程的变化做出具有解释力的说明。 战后日本护宪运动的三个方向 国内外学界的现有研究通常将战后日本的护宪运动与护宪思想不加区别地等同于“和平主义”运动与思想,或者只关注护宪运动与护宪思想中关于宪法第九条的部分,国内学界的通行观点则据此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治变化的主要思想背景在于“和平主义”思潮的衰退。但事实上,战后日本的护宪运动及其指导思想有更加复杂的特点与变化过程,如果对其进行归类,至少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向: (1)市民和平运动。战后至今,许多日本国民为反对战争、反对日本重新武装、反对修改规定了和平主义内容的《日本国宪法》,自发地结成团体或参与街头运动,拥护和平主义。他们的主张以非战、非武装的和平主义思想为主,也常同时包含争取市民权利的内容。 (2)左翼政党或左翼团体领导的反改宪运动。这一类护宪运动以政党主导的议会斗争和街头运动为主要方式,其指导方针是通过发动舆论、确保反对改宪案通过的议会席位等阻止改宪案的通过,捍卫宪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运动团体是1954年由日本社会党(左右两派)与日本劳动组合总评议会(“总评”)发起的“宪法拥护国民联合”。值得注意的是,在指导思想上,这一类护宪运动与一般的市民和平运动并不完全相同。虽然“宪法拥护国民联合”等团体也以捍卫和平宪法为诉求,但他们的思想更倾向于“非武装中立”,实际上与纯粹的和平主义理念有一定的区别。同时,在政党主导下,他们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现实的党派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影响,带有与主张修改宪法的保守势力对抗的意味,也受到左翼阵营内部矛盾的限制。随着社会党的分裂,“宪法拥护国民联合”也在20世纪60年代初分裂成社会党·“总评”系的“宪法拥护国民联合”与民社党·“同盟”(全日本劳动总同盟)系的“宪法拥护新国民会议”。 (3)知识分子护宪运动。这一类运动通常很少采取街头游行等引人注目的运动方式,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但实际上其影响力不容小视,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时期都超过了市民和平运动。战后以来最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护宪运动团体是由大内兵卫、我妻荣、宫泽俊义等约50名日本各个领域的一流学者组成的“宪法问题研究会”(1958-1976)。该研究会成立的直接动因是对抗1957年岸信介内阁设立的旨在修改宪法的“宪法调查会”,其一系列宪法启蒙活动对宪法调查会和政府的改宪活动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宪法调查会最终没有得出“改宪”的结论,很大程度上是宪法问题研究会努力的结果。在护宪的指导思想上,这一类运动的情况更为复杂,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战后至今,护宪知识分子的主流宪法观并不是理想化的和平主义思想。 目前,国内外学界并没有明确上述三个运动方向的界限,针对各个方向的具体研究也还不够充分,但其中尤为欠缺的是对知识分子护宪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研究。对市民和平运动的研究占日本学界和欧美学界相关研究的很大部分,国内学界虽然还缺少关于以护宪为主要目标的市民团体的专门论著,但已经有了以“越平联”(“给越南和平!市民联合”)等著名市民和平主义团体为对象的研究。②对于左翼政党或左翼团体领导的反改宪运动及其思想,国内学界也出现了以社会党的“护宪和平主义”为研究对象的论著。③而对于知识分子护宪运动,国内学界、欧美学界乃至日本学界都缺乏基础性的研究,更没有整体性的分析。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知识分子护宪运动的变化及其背后的思想原因。由于知识分子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和引导着社会思潮,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对知识分子运动及思想本身的把握,也有利于对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演变建立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