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也是最早面对贫困问题的国家。对于19世纪上半期日益加深的贫困及贫富差距问题,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化解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试图以冲突化解理论来论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贫困差距问题及政府的化解策略。 工业革命与英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发展 贫困问题的产生有着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根源,但是到了工业化社会后,贫困与贫富差距问题才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英国千百年来的农业社会被彻底改变,生产力迅速解放,经济迅猛增长,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经济的迅速增长,社会财富的巨大增加,使英国人迈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但与滚滚而来的财富相伴随的却是贫困现象的加剧。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工业革命所召唤出来的巨大财富并没有被合理地在社会上分配,它大部分流入了有产者的腰包,多数人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好处,许多人甚至受到了它的危害,受到了贫困的威胁,生活状况反而恶化了。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财富分配极不合理。1801年,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就取得35%的国民总收入。1867年,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对此迪斯雷利曾说:“英国可以分为两个民族——穷人和富人,他们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①1759年英国基尼系数为0.52,1801年上升为0.59。②可见,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使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穷人愈穷,富人愈富,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贵族在工业革命中获益最大,他们有的直接经营厂矿而成为大资本家,有的把土地、矿山租给资本家。他们居住在乡间的庄园里,过着奢华的生活。同时,城市中拥有极大财富的还有那些工业革命中起家的新兴中产阶级,其中包括发明家,工厂主,矿主以及商界和金融界巨头等。维多利亚早期,中产阶级最低年收入一般是300镑,一些中产阶级的上层分子如职业人士或者商人,年收入要高达500镑。有的还要大大高于此,如银行家詹姆斯·莫里森去世时留下了4-6百万英镑的遗产。③ 与这些歌舞升平,豪华奢侈的上层生活相比,许多普通工人却过这地狱般的生活。他们当中许多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农业工人是19世纪处境最糟的一个阶层,工资极低,1795年到1850年,农业工人的平均每周工资大约是8先令11便士到9先令6便士。仅相当于同期城市工人的一半,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辛,其主食是面包,土豆以及少量的牛奶,偶尔才会吃上一点奶酪,培根,很长时间才能罕见的吃上一次肉。④ 纺织工人也是当时生活最为艰辛的阶层之一。在牛津郡,1795年,工人一年里平均工资为每周8先令,相对于当时食物的价格而言,这样的工资是很低的。⑤1844年,对全国织袜工所做的一项调查令人震惊。154户接受调查的织袜工中,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⑥一项报告说1842年曼彻斯特的上乔治路段已经“贫苦不堪,虽不限于工人中某个特定阶层,但似乎手织工中感受最深,他们每天干14小时活,挣的钱还不够吃两顿饭,所以假如持续失业两三个星期,他们就真的要饿肚子了,而近来这是常事。”⑦1840年曼彻斯特的一项调查表明,2000个家庭每周生活费平均为5先令3又1/4侏儒,或人均1先令2又1/4侏儒。⑧ 财富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悬殊,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都存在。据估计,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1834年,英国贫困人数有12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8%,⑨有的地方情况更严重,1849年伯明翰23万人口中,至少有3万人属于最穷的阶层。⑩这种情况直到19世纪后末期才有所好转。 工业革命时期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源及危害 贫富差距问题并不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而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实行的政策造成的。 1.工业革命的急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结构性失业的大量存在,是工业革命贫富差距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家庭手工业趋于没落,大批劳动者成为仅靠出售劳动力生存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没有土地和生产资料,一旦失业或者因伤残、疾病、年老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便陷入贫穷无助的境地,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是工业革命时期贫困问题加剧,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在工业化时期的英国,仅有1/3的工人能充分就业,另1/3的工人只能半就业,剩下1/3的工人则完全失业。(11)另外工业革命时期,贫困问题的加剧还与英国人口快速增长相联系。176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总人口为6664989人,1801年增长到9168000人;1831年则飞速增长到13897187人。(12)人口的增长,加剧了就业困难趋势,使得贫困问题日趋严重。 2.工业革命之后贫困观念的变化以及英国政府指导方针的变化是工业革命时期贫富差距问题发展的根本原因。 18世纪下半期,自由放任逐渐成为英国全社会的指导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能够通过市场经济活动的自动化调节而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每个人最关心的都是为他自己谋取最大利益,但是他是社会的一员,他追求利益的活动必须制在社会认可的框架之中,一般情况下,他必然把自己的资财用到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之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13)按照斯密的理论,社会对于处于贫困状态之中的人毫无救助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