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探险家马达汉访察卫拉特蒙古述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大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北京 100006)

原文出处:
西部蒙古论坛

内容提要:

本文对芬兰探险家马达汉的新疆考察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评价,指出马达汉20世纪初受俄军参谋部派遣到中国,特别在新疆进行间谍考察,充当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马前卒。但是,马达汉在为时两年的考察中,又有效地进行了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考察,留下了大量科考资料、照片、实物,所有这些今天都成了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对我们了解和研究晚清时期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初新疆的历史、社会、人文、地理和中外关系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马达汉的日记、回忆录、军事报告书、照片和实物也涉及卫拉特蒙古社会方方面面,也都成了今天我们研究20世纪初卫拉特蒙古的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正是基于这一原因,马达汉的新疆考察作为外国探险家新疆考察的有机组成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8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281(2008)01-0005-09

      一、马达汉进入卫拉特人游牧地

      卫拉特蒙古是我国蒙古族的一支,历史悠久,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称谓。元代称斡亦剌惕,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卫拉特,亦称厄鲁特、额鲁特,或漠西蒙古、西蒙古。国外则称之为卡尔梅克。

      综观元代以来,卫拉特蒙古历史发展的进程,大体上可作如次划分,一、元明时期的斡亦剌惕和瓦剌是卫拉特蒙古历史发展的先世期。二、明清之际至清代前期,亦即公元17—18世纪,是卫拉特蒙古历史发展由兴盛到危机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卫拉特蒙古各部,特别是统治天山南北的准噶尔部,统治青藏高原的和硕特部,远徙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是当时活跃于西北和北方的三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各自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写下了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三、清中叶以降及至民国时期,是卫拉特蒙古历史发展的稳定时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卫拉特蒙古和各族人民一起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阶段。

      清中叶以后,作为与清政府相对抗的政治势力的卫拉特蒙古已不复存在,但在盟旗制度下,卫拉特蒙古仍在发展,他们生息繁衍,发展生产,并与各族人民一起在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的实践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自18世纪中叶以来,生活于新疆的卫拉特蒙古游牧地基本上延续至今。其分布大致如下:

      居住在新疆的卫拉特蒙古属土尔扈特部人数最多,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随渥巴锡回归故土的部众。渥巴锡所属称旧土尔扈特,时设四盟,各立盟长。一是南路在裕勒都斯草原,其政治中心先在焉耆,后迁到和静,今天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卫拉特蒙古大多为其部后裔。二是北路在和布克赛尔,策伯克多尔济为盟长,今天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的卫拉特蒙古大多为其所部后裔。三是西路在精河,默们图为盟长,今天精河县的卫拉特蒙古大多为其部后裔。四是东路在库尔喀拉乌苏,今乌苏,巴木巴尔为盟长。今天乌苏县的卫拉特蒙古大多为其部后裔。

      居住在新疆的和硕特部,主要是随渥巴锡东归的恭格部,他们一直游牧于博斯腾湖畔,今天和硕县的卫拉特蒙古大多为其部后裔。

      18世纪中叶以后,居住在新疆的准噶尔部众均属厄鲁特营管辖。清代厄鲁特营的准噶尔人其来源有四:一是阿睦尔撒纳叛乱时投附内地的准噶尔人,其中以准噶尔二十一昂吉之一的达什达瓦部属人数最众,其迁驻伊犁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除达什达瓦部外,也有少数原系居住于北京的准噶尔官员。二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陆续脱出哈萨克、布鲁特地区的准噶尔人。三是乾隆五十六年(1771)随土尔扈特渥巴锡东返的卫拉特沙毕纳尔。四是在对阿睦尔撒纳战争中免遭于兵灾与瘟疫的准噶尔人。

      1906年至1908年骑马跨越亚洲对中国的考察,是芬兰探险家马达汉生命中的华彩乐章,使他进入了走进中国西部的著名探险家行列,马达汉中国考察的重点是新疆。通观马达汉1906年8月24日,通过伊尔克什坦进入新疆,至1907年10月30日离开哈密向甘肃的安西进发,在长达14个月时间里,他在新疆的考察进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6年8月-1907年4月,主要在南疆地区,考察了喀什噶尔(今喀什)、和阗(今和田)、叶尔羌(今莎车)、阿克苏。

      第二阶段:1907年4月-1907年7月,翻越木扎尔特冰川,进入特克斯河谷,考察了沙图(今昭苏),固尔扎(今伊宁)进入巴音布鲁克草原,访察了土尔扈特人游牧地,经喀喇沙尔(今焉耆),翻越天山,到达乌鲁木齐。

      第三阶段:1907年7月-1907年10月,考察了乌鲁木齐、奇台、吐鲁番、巴里坤、哈密,之后沿丝绸之路故道进入河西走廊。

      从马达汉整个新疆考察的行程看,第二阶段,自进入特克斯河谷直到走出巴音布鲁克草原,均是生活在新疆卫拉特蒙古的游牧地。特克斯河谷、昭苏、伊犁是厄鲁特营所辖卫拉特准噶尔人的游牧地,而巴音布鲁克草原则是渥巴锡直系后裔所在的南路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地。

      二、马达汉与之交往的卫拉特人

      马达汉在新疆考察期间,每到一地广泛结识各级地方官吏,了解政治、军事、经济、民政、社会、历史等方面情况,马达汉还特别注意考察所经地区少数民族社情民风,专程拜访民族首领头人,了解少数民族历史和现状。马达汉在卫拉特人游牧地历时4个月的访察中也不例外。

      从马达汉日记中留下记述较多的曾与之交往的卫拉特人有:纳生巴图兄弟一家,努木嘎,昭苏圣佑寺主持喇嘛,南路土尔扈特汗王之母。

      纳生巴图是马达汉在沙图(今昭苏)认识的卫拉特人。1907年4月5日马达汉首遇沙图“卡伦(哨所)的司令官”纳生巴图,还有他的弟弟,“他弟弟是这里的下级军官。他们俩长得都很俊,修长的个”①他们互赠了礼物,几天后的4月7日,在特克斯河谷一个叫做“哈尔干特的卡尔梅克营地”马达汉应邀造访了纳生巴图的家——大蒙古包。马达汉在日记中详尽记述了这次难忘的见面:

      纳生巴图的“毡包搭建在上陵地的南坡两座小山丘之间,毡包附近的牧场上,八百头牛马和几十只骆驼,证明主人是很富有的。在他的宽大的毡房周围散布着许多小的蒙古包。这都是他的臣民、牧民和其他人住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