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04-0125-07 世纪之交,以安徽黟县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掘传统徽州的文化内涵,愈益受到学界内外的重视。黟县原是徽州一府六县中的荒僻小县,直到清初,经商风气方才蔚然成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公路的拓展,黟县才逐渐与外界有了密切的沟通,境内的各类民间文献也开始逐渐为世人所知。不过,就目前所见,与徽州的其他县份相比,黟县的史料远非丰富,因此,应加强收集的力度,以期透过民间文献的发掘和研究,复苏久远的历史记忆。 笔者收藏的《族事汇要》二册,1928年冬安徽屯溪科学书馆石印本。①编者何宗愈字卫侯,黟县三都碧山(何村)人,自号惜抱居士,其人自称“余贾人也”,②是位曾在苏州从业的徽商。民国《黟县四志》卷5《选举志》载,其人为“五品蓝翎布政司理问”,这一官衔显然是由捐纳而来。1925年,何宗愈曾在黟县渔亭经理鼎太典务,兼司渔(亭)商会分所所长,③应是20世纪前期在黟县颇有身份的商人。1928出版《族事汇要》时,何宗愈已69岁。他指出:“从来为善莫大于报本,报本必期于睦族,然报本、睦族,原非易事,非有力、有才者莫能为也。”显然,他本人就属于族中的“有力、有才者”。何宗愈曾独捐洋钱30元,作为村中登津桥的维修费用。④宣统元年(1909)春季,他还经手宗祠新置杉木椅桌;1918年春季,又独捐宗祠后厅杉木椅十六把、杂木八仙桌六张和杉木茶凳四个。在该书收录的许多契约上,也都有何卫侯(宗愈)的署名,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其人在乡村社会中的地位。 从《族事汇要》来看,何宗愈负责何氏宗祠的管理,对于宗祠建设颇多贡献。当时,他有感于宗族凌夷之势,孜孜于族事,从宣统初元迄至1928年,“此二十年中经纬万端,不胜枚举”。⑤有鉴于此,1928年,何宗愈花了数月精力,将历年所办族事以及有关族中紧要事略,编成两册,名为《族事汇要》,付之石印,“以诏族人,所冀族人之阅是编者奋然兴起,由救宗族以救国家”。⑥ 一、《族事汇要》所见何氏的宗族管理 何氏族人聚居于碧山之东,此处隶属黟县三都。沿溪南岸,屋舍俨然,当地人称该溪为何家溪,溪之西岸,宗祠居其上,祖墓在其下,祠前下首筑堨一道,蓄水养鱼,名土夅下堨,墓后有石桥曰乐成桥,“关锁水口,形如张弓”,岸旁古树蔽日参天,漳水经行其间,“澄清见底,游鱼可数”。⑦由于我没有找到何氏的族谱,⑧对于三都碧山(何村)一带的情况所知有限。不过,乾嘉时代黟县著名学者俞正燮著有《黟县山水记》,其中提及:“章山水,《汉志》所谓渐水也。其南源南行迳枧溪、余村,过水口庙下,石钵盂山水自西北来入之。又南迳枧溪、邵村、程村,山水荦确,水行如在枧中。出枧溪尼庵西,石壁有宋汪纲等游记,下过西门桥,迳何村,为放生处,溪水停流,鱼聚影焉。”⑨这里的“放生处”,即指何氏宗祠一带。另外,民国《黟县四志》中有《碧山八景二十二首》,对于当地的自然及人文亦颇多描摹,兹举一首: 村东漳水往东流,傍水人间尽画楼。若是春来能荡桨,挂帆安稳到杭州。⑩ 何氏自宋末由徽州婺源菊径迁居黟县碧山,宗族的繁盛始于明末清初,其全盛时期则是在清乾嘉时代。嘉庆三年(1798),何氏扩建宗祠,名曰成教祠,“其时叶茂枝蕃,支丁达七百人”,是为何氏宗族最为繁盛的时代。(11)及至编纂《族事汇要》的20世纪前期,“老成寥落,少壮复多夭亡,合族仅二百数十人”,(12)仅达三分之一强。有鉴于此,何宗愈撰有《宣统元年办族事五端细目》,对族事提出五个方面的规划: 修宗祠以新气象。 砌鱼尾以壮观瞻。 修祀事以隆报本。 竖披屋以保茶亭。 造桥垛以便行旅。 这五个方面的规划是他于宣统元年正月提出来的,随后便逐渐付诸实施。这些,在《族事汇要》中均有详尽的记录。以下,就以《族事汇要》的记载,对碧山何氏的社会生活作一概括性的描述。 1.宗族经济运营 《族事汇要》第2册中有一《枧溪源一带山业看山字》: 立看山字约叶定基支丁兴家,今承看到何成教堂名下枧溪源一带山业,土名乌珠坑、罗汉肚、枞树冢、童子壤、和尚坐禅、寒信坑等处山中杉树,包看包养,此外一应杂树,有尺围者,亦均一律爱惜养护,不得监守自盗。山中硬柴茅草,递年拼出若干钱,照旧例:成教得六成,看山人得四成,两人看守,出息对分,不致于中取巧。山中柴薪,只准看山人妻孥及何姓之妇女入山斫柴,外姓之人不准带领,致干未便,倘有徇情察出,无论何人,公同议罚,决无情面可讲,恐口无凭,立此看山字约存照。 民国二年阴历二月吉日立看山字约叶定基支丁兴家 支丁卫侯经手。 枧溪今属碧山乡,碧山乡一带为低山丘陵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产茶叶、木材。(13)据当代地名志记载,枧溪两山夹一水,地形似枧,故名,古人依溪建村,得名枧溪,此处为山区,旧时村民多以卖柴炭为生,俗有“吃江西,烧枧溪”之谚。(14)关于此一俗谚的前三字,乾嘉时人孙学治《和施明府源黟山竹枝词》曰:“山田力薄半无泥,养得爷娘子又啼。此地年丰休便喜,须将水旱问江西。”可见,由于黟县长年粮食不足,故而粮食供应很大一部分来自江西。谚语的后一句则表明,枧溪一带是黟县境内柴炭的重要供给地。而何姓的富源之一就是山林,包括杉树及山中的硬柴茅草。关于这一点,另有两份契约可资证明。其一为《长坑屏风山胡姓看山字》: 立包字胡月等,缘何姓屏风坑山业,向系身等看养,于本年二月二十一日,何姓踏看,见火烧去嫩苗及盗斫尺围树百数十根,并开挖垦种,被控在案。身等托凭亲友恳息,愿承包养,复补新苗,嗣后倘有失火及盗斫、私种等情,尽向身等是问,听何姓执凭呈官究治,恐口无凭,立此包字,永远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