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

      李长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史学月刊》(开封)2007.11(原文约10000字)

      清末民初,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由休闲娱乐业兴旺而出现市民日常化、大众化的“公共休闲”兴起,并以夜生活兴旺、星期休息制度及作息定时习惯为主要标志,形成了相应的市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公共时间”。“公共休闲”和“公共时间”的形成,是以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为前提,以这种发展引起人们生活方式、休闲方式的变化为契机,是市民生活城市化、社会化、公共化的自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由于有了大众化的“公共休闲”和“公共时间”,才为民间社团、学术活动及公众聚会、演说、演出等公共活动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群众性的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剧烈频繁的壮观局面,使人们思想交流和互动空前频繁,形成日益趋同的思想变革节奏和价值取向,成为清末民初政治鼎革的社会文化基础。这是近代公民社会公共领域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效应。

      “五胡乱华”和“孝文帝改革”事件、叙述与认同: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为中心

       刘超 南京大学历史系

      《安徽大学学报》(合肥)2007.5(原文约7000字)

      清末民国时期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对“五胡乱华”与“孝文帝改革”有着不同的评价。清末教科书中对“五胡乱华”的评价,大多认为五胡进入中原,给中原的汉族人民带来了很大动荡,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破坏;而孝文帝改革则是北魏衰落的根由。民国成立后,对五胡乱华是从两个方面来看的,既看到五胡进入中原后对中原地区的骚扰和破坏,又注意到其对中国民族形成的重要影响;对孝文帝改革则一反清末的导致北魏衰落的看法,认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同化。20世纪30年代后,强调这些北方民族对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和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认为各民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中华民族。这一评价的变化过程,是中国民族认知不断发展、不断调整叙述策略以建构民族认同的过程。

      上海城市生态的近代转型:以晚清上海道路为中心

      陈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西安)2007.3(原文约11000字)

      道路是城市生态空间的一部分,兼具自然和人文空间的生态功能。随着上海新型城市道路与交通工具等近代城市生态环境中物质层面的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新型城市道路管理制度也随之建立,即该如何维护与管理这些新型的城市道路体系和近代交通工具。与此同时,马路作为近代化物质文明的产物登陆上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个城市的公共生态空间:人和车辆日常通行的物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的体质制度带来了新的规范和准则,这些迫使上海人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做出转变,以适应全新的城市生态环境。

      论清末的裁驿

      苏全有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8.1(原文约4200字)

      驿站在晚清时期交通通讯迅速发展的情形之下,出现了生存危机,各界发表主张,或裁,或改良,或缓裁,看法不一,莫衷一是。直接关涉裁驿问题的主要是邮传部和陆军部,两大职能部门表面上的裁、存之争的背后,掩藏的是裁驿所带来的经费利益驱动。清末裁驿问题作为我国交通事业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的驱动力来自于交通自身的发展需要,而相关部门的利益平衡则是制约裁驿快慢的关键因素,我们从邮传部与陆军部的折冲中即可洞悉端倪。

      慈道与商道:近代上海慈善组织兴起的原因探析

      汪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沪)2007.10(原文约5500字)

      大量慈善组织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普遍的社会贫困固然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但创办慈善组织的慈善家群体的目标诉求当是其一个更为重要的促成因素。从慈善团体创办者的职业构成来看,商人占了绝大多数;从慈善组织的资产体系及其运作来看,近代上海慈善团体的资产一般都相当庞大,且以不动产为主,这些不动产获得的增值收益,基本可以维持慈善组织的运作,几乎不需要大量后续资金持续投入。这几方面的因素,使得近代上海慈善组织创办者在提供慈惠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利益性目标诉求,而这正是近代上海慈善组织大量兴起的重要动因所在。

      晚清地方城市治安管理制度与运作脱节之分析

      杨发源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敏 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

      

      《社会科学辑刊》(沈阳)2007.4(原文约6000字)

      管理制度与实际运作之间脱节是古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清代城市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现象。清代法令繁杂且相互矛盾、地方政府缺少必要的人力资源以推行城市管理、清末的警察制度也不尽完善,这些因素导致了清代政治体制对地方城市治安管理制度的束缚;而地方城市治安管理主体——地方长官(清末的警官)多敷衍塞责、庸懦无能,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执行地方城市治安管理的差役、警察素质较为低下,地方城市治安管理的成效遭到人为因素的扭曲。这几方面因素制约着清代地方城市的管理水平,导致晚清地方城市治安管理制度与管理运作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论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抚的背景条件和政象要旨

      董丛林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石家庄)2008.1(原文约8000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