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与变革:重释样式主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区欣文,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陆猛,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原文出处: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样式主义是1520-1600年期间意大利艺术史上一次重要而富有争议的艺术现象。本文在区分样式主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样式主义的历史进程,并在西方艺术史的整体视阈中重新探讨其重要的变革意义。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8 年 05 期

字号:

      “样式主义”(英文Mannerism,法文Maniérisme,也译作矫饰主义、风格主义、体裁主义或手法主义)一词源于意大利语maniera,maniera则源自意大利语Mano(手)一词。maniera一词含有“优雅的”、“文体优美的”、“人工的”、“风格或样式”等意,还兼有“生活风度”之意。最早使用这一名称的是古典主义理论家贝洛里(G.P.Bellori,1615-1696),用以讥讽意大利16世纪下半期的一些艺术家,说他们只会追求文艺复兴前辈大师的一些样式,或是故弄玄虚搞一些奇特的风格,而无法有什么新的创造。在18世纪末,时任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副馆长的卢兹·兰齐(Luigi Lanzi,1732-1810)在其著作《意大利绘画史》(Historia pictorica dell' Italia)中使这一名称固定并流传开来。西方艺术史上许多关于风格的专有名词最初往往都是批评性的贬义词汇,诸如“巴洛克”(Baroque)、“罗可可”(Rococo)、“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与“野兽主义”(Fauvism)等术语,本是出自讥讽之意产生,后来却成了举世公认的名称,只是“样式主义”至今尚未获得一致的肯定性评价。

      危机中的“游戏”:样式主义历程的新描述

      样式主义本是指16世纪20年代以后一批活动于罗马与佛罗伦萨的艺术家所刻意寻求的那种不自然的、矫揉造作的创作风格,为了将“Mannerism”一词本具有的嘲讽与批评性涵义传神译出,汉语曾经普遍采用“矫饰主义”作为“Mannerism”一词的对应词汇。但近年来获得西方学者广泛认可的观点是:样式主义作品所具有的那种冷冰冰、贫瘠的形式主义,是将“内心视像”置于自然与古人的双重权威之上这一范围更广大的艺术运动所采取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1](179)这种阐释基于历史与逻辑的结合,但规避了审美判断。

      狭义的样式主义代表性艺术家有:绘画领域的雅克伯·蓬托尔莫(Jacopo Pontormo,1494-1557)、罗索·菲伦蒂诺(Rosso Fiorentiono,1494-1540)、弗兰西斯科·帕米贾尼诺(Francesco Parmigianino,1503-1540)与阿尼欧洛·布隆奇诺(Agnolo Bronzino,1503-1572)等;雕塑领域为便边乌托·契里尼(Benvenuto Cellini,1500-1571)与乔凡尼(达)·波隆尼(Giovanni [da]Bologna,又称让·德·布隆·詹博洛尼亚,Jean de Boulogen Giambologna,1529-1608)等;建筑领域有乔吉欧·瓦萨利(Giorgio Vasari,1511-1574)等。“样式主义”一词本是用来概括上述艺术家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共同趣味与倾向,但“严谨一点讲,矫饰主义风格几乎涵盖了整个文艺复兴时代,即整个16世纪。”[2](122)样式主义是以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 1483-1520)的后期画风转变为起点发展起来的,凡具有样式主义倾向的诸如晚期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ounaroti,1475-1564)与提香(Tiziano Vecellio,1490-1576)、丁托列托(Tintoretto,原名Jacopo Robusti,1518-1594)、埃尔·格列柯(El Greco, 原名Domenikos Theotocopoulos,1541-1641)与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等人的创作,构成了广义的样式主义谱系。拉斐尔在罗马已经显示出了样式主义的特征,而米开朗基罗在1508年至1511年间绘制的西斯廷教堂穹顶的大型壁画,也集样式主义之大成,后来成为样式主义一幅重要的“接力之作”,被奉为样式主义的经典之一。

      样式主义是文艺复兴艺术高峰过后的产物,史家曾将1520年至1600年这段“样式主义时代”称为“晚期文艺复兴”,贡布里希(E.H.Gombrich,1909-2001)在其《艺术发展史》(The Story of Art)一书的第十八章,干脆将意大利的这段艺术史称作“A crisis of art”。安德烈·夏斯泰尔在其影响甚大的研究文艺复兴的两卷著作中,就将下卷直接命名为《文艺复兴的危机》。一般将“crisis”汉译为“危机”,这意味着在样式主义之前什么东西都运行得很好,后来却陷入了危机。亦即是说,使用这一词汇暗含着一种“完美的标准”,而样式主义成了这种“标准”的危机。但“crisis”还含有“转机”一意,从艺术史的自身流变来说,文艺复兴艺术承载太多人文主义理想与构图、色彩等造型重负,晚期拉斐尔与后期的米开朗基罗、提香等文艺复兴大师,逐渐让艺术回归其装饰与“游戏”的本来面目,无意中引领艺术史进入一个“crisis”的时代。

      因而上述三位大师可以被视作样式主义的先驱,但样式主义的真正诞生则以1521年为标记。年轻的佛罗伦萨画家罗索·菲伦蒂诺在这一年创作了祭坛画《下十字架》,盛期文艺复兴围绕着古典的和谐这一美学理想而建立的艺术原则,在这幅作品中遭到了全面的否定。画面中没有真实的自然环境,也无严谨的透视空间,画中人物被一种莫名巨大的焦虑控制着,形容枯槁而肢体僵硬,明亮但不真实的光线描绘使作品充满了梦魇般的诡异氛围。罗索·菲伦蒂诺与雅克伯·蓬托尔莫为样式主义绘画的早期代表,而弗兰西斯科·帕米贾尼诺与阿尼欧洛·布隆奇诺则是样式主义绘画的奠基者。帕米贾尼诺的作品《长颈圣母》随意拉长人体的比例,把圣母的脖子画得像天鹅一样。圣母缩小的脑袋及修长的手指,前景中天使的长腿,背景中先知的瘦小和圆柱的高大,画中所有物象都以一种比例反常的形态呈现出来,仿佛是被哈哈镜映照出来的图像。在画面布局上,不把人物平均地分配在圣母的两旁,而是把一群天使塞到一个狭窄的角落,同时把另一边大片空间留给了孤零零的先知。[3](172)帕米贾尼诺似乎决心不给观众获得任何以日常经验尺度来衡量画中物像的机会,足以使人体会到Mannerism一词本有的那种不自然的、“人工的”风格。詹博洛尼亚通过一系列女性人体雕像创造了一种“蛇状人体”造型模式,通过人体姿态大幅度的扭曲造成了一种螺旋运动,整个雕像无论从哪个侧面看,都呈S形曲线。雕塑家似乎并不把人体看作是有灵魂的血肉之躯,而只是把它作为研究造型的媒介。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狭义的样式主义创作多遭人诟病,史家一般批评他们的艺术几乎完全程式化而流于空洞与造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