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新证

——万方安和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端木泓,旅法学者。

原文出处:
故宫博物院院刊

内容提要:

万方安和是清代皇家离宫圆明园中独具特色的园林景建筑之一,其主题以万字房为重心,十字亭为结点,一字长楼山高水长为回应,形成山环水聚、万年如意的园林宫殿形局。其经营意象援引佛教宇宙图式、兼及禅宗沩仰宗风“圆相”奥旨,同时溯源汉地明堂,既是对“圆明主题”的进一步深化,又是雍正皇权极度膨胀在造园理念方面的突出表现。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8 年 04 期

字号:

      万方安和是清代皇家离宫圆明园中独具特色的风景建筑,也是园内重要的清帝寝宫之一,初建成于雍正四、五年(1726-1727)间。景区以一片南北纵深205米、东西宽约130米的湖水为中心、西纳山高水长,南望十三所,东、北两面毗邻杏花春馆与武陵春色,四面砂山起伏环抱,镜湖倒影,景界开阔明净。主体建筑十字亭——卍字房大殿撷取文字图形与吉祥符号为平面,南北凌波分立,互成对景,是御园九州西北极具象征意义的景观坐标〔图一〕。

      万方安和特立独绝的建筑造型本身即已构成了鲜明的景观主题,建筑成为主体,山水退居其次,两道象形如意的长堤更加突出了这一取向,最终形成以卍字房为重心,十字亭为结点,一字长楼山高水长为回应的山环水聚、万年如意的园林宫殿格局,在历代皇家园林中可谓独一无二。其经营意象溯源汉地明堂古风,援引佛教宇宙图式,兼及禅宗沩仰宗风“圆相”奥旨①,既是对“圆明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胤禛坐稳皇位后,集君权与神权之炽、融人王兼法王之尊于一身——皇权极度膨胀的态势在造园理念方面的突出表现。

      

      〔图一〕万方安和写景图

      一历史背景

      雍正皇帝上台伊始,在严厉打击政敌、整饬吏治财政、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立即着手整修扩建圆明园作为听政、游豫和寝兴的离宫。在廓清园内已有的水源山势、亭台楼阁脉络、踵事增华的同时,仿效畅春园规制,于园南建立宫门、正殿,设置朝署,又东拓福海十洲、筑蓬莱三岛。雍正三年(1725),皇帝正式驻跸圆明园后,明谕诸王大臣:住园期间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圆明园被赋予了新的形象特征、使用功能和时代特质,逐渐成为与皇宫紫禁城相比肩的又一个政治、文化中心。

      万方安和是雍正朝圆明园总体扩建大工之一。这一时期进行的工程还有山高水长引见楼、同乐园买卖街、舍卫城、莲花馆、水木明瑟风扇室等多处重要景点。万方安和首次出现于雍正五年(1727)闰三月内务府造办处的《活计清档》,皇帝传旨为“万字房”殿内成做象征皇权的一堂宝座,说明当时工程已进入内檐装修的收尾阶段②。雍正五年七月初六日,交御笔“万方安和”匾文,同年八月做得匾额,万方安和之名正式出现。从万方安和大殿的规模以及这一区山水形局推断,其鸩工时间最迟不应晚于雍正四年秋冬之际,或许还会更早。

      乾隆九年(1744)御题《圆明园四十景——万方安和》③诗序云:“水心架构,形作卍字,略约相通。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每高秋月夜,沆瀣澄空,圆灵在镜,此百尺地,宁非佛胸涌出宝光耶?”诗曰:“作室轩而豁,当年志若何?(原注:是地冬燠夏爽,四序皆宜,亦皇考所喜居也。)万方归覆冒,一意愿安和。触景怀承器,瞻题仰偃波。九年遗泽在,四海尚讴歌。”基本概括了雍正万方安和的经营意向与景观主题。

      二万方安和在政治与风水上的双重象征含义

      (一)万年如意的建筑山水形局

      万方安和一区西纳燕山峰峦,东望后湖九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发自西北,环抱起伏。水流亦来自西北,一股经由日天琳宇东部瑞应宫前两山夹一水的溪谷南下,另一股源于月地云居,横穿西部砂山山腹的引水暗沟东出而形成瀑布,注入澄碧的平湖。

      万方安和总体上以水面居中,但在布局上则全以建筑为核心进行规划。山水的形态、组合乃至植物的选择、配置,均是为了烘托、服务于建筑主体。卍字房和十字亭的造型异常鲜明,虽呈散点布局,但南北轴线明确,又都有着相当的体量,足以统摄全局而成为景观构图中心。较之康熙朝畅春园清溪书屋、避暑山庄延薰山馆以及圆明园后湖九州的清帝寝宫,卍字房在结构上特别强调自身形态质感,平面作卍字形的水殿盈盈波心,檐牙倒影,化凝重为空灵,其绝少雷同的建筑造型本身即具有景观的意义。

      为了控制水位,也为了进一步丰富景观,池中偏北、偏东两面筑成两道分呈东西和南北走向,平面略成如意形的土堤。双堤缘山随岸,自西北转向东南,环绕卍字房,而归结于十字亭。由此避免了水中的卍字房过于突兀,也使山水在园林理景的同时楔入了独立于景观之外的吉祥寓意,最终成就了卍字双如意的园林奇观〔图二〕。

      

      〔图二〕万方安和与山高水长轴线关系与山水象征示意图

      皇家园林中,以堤、岛象形如意、云朵,寓意吉祥,康熙朝已有畅春园兰芝堤、避暑山庄芝径云堤等先例。胤禛信奉祥瑞,雍正七年夏的《如意歌赐怡亲王》长律④,以南极仙翁与西池王母双双手执如意,驭鸾鹤、驾彩云,同庆怡亲王寿辰为缘起,用浪漫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日升月恒、海山常巩、福寿绵绵的瑞应景象,结尾处特别点明了双如意的主旨。万方安和值房、十字亭分居于长堤的如意云头之上,殊非偶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