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撷英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美术理论批评化”的困顿

      郑工(《美术观察》,2008.3.5~8)

      “美术理论批评化”即美术理论研究不再追问本体性的存在而转向以艺术家及艺术品为中心的美术批评,是非本质主义的理论倾向;或者说,相对于美术理论学科建设中的科学化程度,理论的人文向度尤为显著,主体被强调了,当下性的批评写作胜于原理论的思考。“美术理论批评化”的困顿就在于:“本体”被忽略了,标准的统一性被取消了,美术成为社会文化的读本,而艺术的“品质”问题也为“信息”的含量、“知识”的质量所取代。抛开方法论的困扰,注意转向理论研究的知识语境与知识状态,依然会感觉到一种知识与人文的“困顿”。面对当前文化研究浪潮的冲击,理论家们能否“绝望”地返回,看来还没有什么良方妙策。或许,从各自的文化立场推出相应的批评理论,仍是一贯建设性的行为。

      女性主义干预艺术史

       ——格里赛尔达·波洛克的艺术史范式理论

      齐鹏(《美术研究》,2008.1.122~127)

      文章就波洛克提出的女性主义艺术史范式的问题展开讨论,揭示出波洛克反父权的艺术史经典的立场,凸现出波洛克提出的女性主义干预艺术史这一主张的理论背景和架构。以波洛克为代表的第二代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已经改变了传统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规则。从艺术运动的层面上来对待女性主义艺术事业,显示波洛克强烈的政治动机,其终极目的是瓦解主流团体压制女性和其他边缘团体的霸权地位。波洛克所倡导的“女性主义干预艺术史”行动,因为女性主义自身所固有的特点,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特征。这使得女性可以被阶级、种族和年龄等因素细分为不同的群体,打破了那种模式化的阴柔气质。这也是以波洛克为代表的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的生命力所在。

      建筑:地域主义与身份认同的历史景观

      卢永毅(《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39~48)

      地域主义与文化身份看似全球化时代的话题,却也是个历史性的话题。各种建筑的地域特征形成于不同的地域环境与历史,在政治、经济、技术与文化的不断交流与碰撞中,地域特征越来越关联到建筑的文化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既能够激发起多样性的地域建筑文化特征及价值的自觉关注,也可能使建筑风格演变为形式标签。从近代以来的各种地域性与身份认同的实践中已经呈现出,历史风格的讨论既可以唤起对家园的回忆、对地方特征和历史价值的重新挖掘,但历史风格的引用却也可以因为政治立场、大众宣传或者商业意图的需要成为纯粹的形式符号而与其原来关联的地域特征毫不相干。回归“自主的建筑”或许只能是职业人的梦想,建筑将无止境地参与到政治、社会、技术和文化的事务中,建筑形式将会经历不断的诠释来适应时代进程的需要,建筑创作不可避免地还要继续承担推动“时代进步”和建构文化身份的双重使命。

      隋墓志所见山水花草纹饰与古代早期绘画史论的印证

      周晓薇 王菁(《考古与文物》,2008.1.102~109)

      根据画史文献记载来了解花鸟画的发展进程,能清晰认识到处于初创时期的隋代花草绘画,在彼时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花鸟画科,当然也不可能在文学记载中出现花鸟画大家。通过古人论述花鸟画的发生,是能够看出花草绘画发展的轨迹的。而通过隋代墓志石上的花草纹饰,则不但能进一步证实画史记载的不谬,而且能借以了解唐前的花鸟花草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裨补文献记载与绘画资料不足。虽说隋代的花鸟画还未形成专门画科,然而墓志石上那些淳朴自然的花卉卷草纹饰,不但呈现出自然界原生态的美妙,也通过艺术的再创造形成了花卉卷草纹饰奇特的图案效果,至于结合墓志铭的内容,又可以图文并茂地寄存民俗、宗教、地域等特定时期的社会理念和文化阐释,则其意义便不仅仅限于装饰和美化,而更加升华到情感的寄托和理想的祈福等层面上来。

      传统文化的民间形态

       ——文化视阈下的中国民间年画

      吴祖鲲(《学习与探索》,2008.1.54~59)

      中国年画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各地的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流派,其作品反映了相关地区各自不同的文化品性和地域特色。年画以最贴近民众、最贴近生活的文化形态,表达了中国“以仁存心、集义养气”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民族和文化的生存和延续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年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和自身特有的文化功能:一是社会交往、文化传播的功能;二是社会化的功能;三是文化积累储存的功能;四是文化的融合功能;五是记录文化变迁的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