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孙过庭《书谱》,议论精辟,文章宏美,在古代艺术理论中,可称杰构。其所论,于其他艺术,亦多有相通之理,不当专以书法论视之。原稿草书,笔法流动,二王以后,自成大宗。唯作者生平,各书记录甚略,名字籍贯,更多分歧。其《书谱》卷数之存佚分合,墨迹与刻本孰真孰伪,种种问题,常有聚讼。至于释文定字,亦有异同,于文义出入,所关甚大。功不揣谫陋,试加考索,兼抒管见,著为是篇。敬俟读者予以指正。 一 作者之事迹 唐窦臮《述书赋》下,窦蒙注云:『孙过庭,字虔礼,富阳人。右卫胄曹参军。』唐张怀瓘《书断》下《能品》云:『孙虔礼,字过庭,陈留人,官至率府录事参军。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尚异好奇。然所谓少功用,有天材。真行之书亚于草矣。尝作《运笔论》,亦得书之指趣也。与王秘监相善,王则过于迟缓,此公伤于急速,使二子宽猛相济,是为合矣。虽管夷吾失于奢,晏平仲失于俭,终为贤大夫也。过庭隶行草入能。』《四库提要》卷廿一,论及窦、张二书关于孙氏名字问题云:『二人相距不远,而所记名字爵里不同,殆与《旧唐书》称房乔字元龄,《新唐书》称房元龄字乔,同一讹异。疑唐人多以字行,故各处所闻不能尽一。』功按:王秘监即王绍宗,字承烈,江都人。《书断》亦列之于能品,其名紧列过庭之前。又唐陈子昂撰有《孙君墓志铭》,虽简而可珍,录其全文如下(《陈伯玉集》卷六,《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并序 呜乎!君讳虔礼,字过庭,有唐之□□人也。幼尚孝悌,不及学文;长而闻道,不及从事禄。值凶孽之灾,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忠信实显,而代不能明:仁义实勤,而物莫之贵。堙厄贫病,契阔良时。养心恬然,不染物累。独考性命之理,庶几天人之际。将期老有所述,死且不朽。宠荣之事,于我何有哉!志竟不遂,遇暴疾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时年若干。 呜乎!天道岂欺也哉!而已知卒,不与其遂,能无恸乎!铭曰: 嗟嗟孙生!见尔迹,不知尔灵。天竟不遂子愿兮,今用无成。呜乎苍天,吾欲诉夫幽明! 陈子昂又有《祭孙录事文》(《陈伯玉集》卷七),并录如下: 祭率府孙录事文 维年月日朔,某等谨以云云。古人叹息者,恨有志不遂,如吾子良图方兴,青云自致。何天道之微昧,而仁德之攸孤!忽中年而颠沛,从天运而长徂。惟君仁孝自天,忠义由己;诚不谢于昔人,实有高于烈士。然而人知信而必果。有不识于中庸,君不惭于贞纯,乃洗心于名理。无常既没,墨妙不传、君之逸翰,旷代同仙。岂图此妙未极,中道而息。怀众宝而未摅,永幽泉而掩魄。呜乎哀哉!平生知己,畴昔周旋。我之数子,君之百年。相视而笑,宛然昨日。交臂而悲,今焉已失。人代如此,天道固然。所恨君者,枉夭当年。嗣子孤藐,贫窭联翩。无父何恃,有母茕焉。呜乎孙子!山涛尚在,嵇绍不孤。君其知我,无恨泉途!呜乎哀哉,尚飨! 据志铭及祭文,约略可见孙过庭出身寒微,四十始仕,遭谗失职,述作未遂,卒于洛阳,寿仅中年。其官职与《书断》同。其死因则曰暴疾,曰枉夭,似非善终者。所惜生卒年月,未有明文。 按《宣和书谱》卷十八《孙过庭传》云:『文皇尝谓:过庭小字(或作『小子』),书乱二王。盖其似真可知也。』是其曾及见太宗。再观所谓『将期老有所述,志竟不遂』,参以《书谱》卷上,是其已有撰述,但尚未完成。又云『中年』、云『枉夭』。假定撰写《书谱》卷上之后即逝世,其年岁姑且从宽以六十岁计,则当生于贞观二年。此不过约略估计,以见孙氏生存大约当此一段时间而已。 或谓《书谱》自云:『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又云:『极虑专精,时逾二纪。』以为撰《书谱》时,仅过三十五岁。推其生于高宗永徽三四年间,于《宣和书谱》所称文皇之语,以为传闻之误。功按《宣和书谱》引文皇之语,因未必可凭,唯《书谱》之撰写,似非三十余岁之人所作。盖其中论列少年、老年之甘苦,如非亲有比较体味,不能鞭辟入里。且如撰谱在三十余岁,是其『有述』不待『期』诸老年。至于『二纪』之说,当指其集中精力,锐意用功之年,此『二纪』之后,至撰写《书谱》之前,固可容有相当之时间。略记于此,以俟商榷。 《书谱》末段曾慨叹知音难遇,又自解以为『岂可执冰而咎夏虫』。余初读之,以为不过文士之牢骚常谈,继观《述书赋》曰:『虔礼凡草,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如见疑于冰冷,甘没齿于夏虫。』正是针对《书谱》之言而发。或孙氏所致慨者,与窦氏一流有关,故作赋在七十年后,尚有意反唇相诬。今诵陈撰志铭,再合《书谱》之语观之,更悟孙氏必以寒微见轻,又以愤激遭嫉。窦氏指为凡草,轻为闾阎,正代表当时豪贵门第之见,则志铭虽略,亦自有其可贵之史料价值在。 至于孙氏自题『吴郡孙过庭撰』,吴郡当是郡望,过庭或是以字行。唐人习惯,常以字行,他人不察,又以其名为字。《述书赋》与《书断》所记互倒,殆由于此。至于官职里贯,窦、张、陈三书不同。但《书断》所记名字、官职等与志铭多合,则陈留之里贯,或者可据! 二 《书谱》之名称问题 《书谱》之名,不见于唐人著录。《书断》卷下称孙氏尝著《运笔论》。然观其卷末总评有云:『孙过庭云: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犹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羲、献兼之。并有得也。』其语见于《书谱》,知张怀瓘所言之《运笔论》,即是《书谱》。 《宣和书谱·孙过庭传》云:『作《运笔论》,字逾数千,妙有作字之旨,学者宗以为法,今御府所藏草书三:《书谱序》上下二;《千文》。』盖以《运笔论》与《书谱》二名互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