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绘画鉴赏论阐释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积寅,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南京 210013)

原文出处:
艺术百家

内容提要:

五代以前,画品盛行,到了宋元时代有所发展,而一般讨论绘画鉴赏真伪、识别优劣、评定高下之著述更为发达,本文对之加以阐释,旨在弘扬优秀传统艺术精神,以利于今天中国画鉴赏水平之提高。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

      0.概述

      何谓鉴赏?其意有二:一、犹言鉴识,指精辟的见识,多指识别人才。《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洽同郡许混者,许邵子也。清醇有鉴识。”《晋书·王戎传》:“戎有人伦鉴识。”二、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阶级立场、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因此,一般的说,不同阶级的人,对文艺作品有不同的鉴赏要求,和有不尽相同的感受和评价。同一阶级的人,由于生活习惯、经历以及艺术修养、艺术感受的能力不同、在鉴赏上也常常出现差异。离开人们的鉴赏,文艺作品便无从发挥社会作用。显然,本文之鉴赏,指的是对艺术的鉴赏,对宋元绘画鉴赏之理论加以阐释。

      鉴赏绘画到了宋元时代已成了专门学问。在画品方面,宋初有几种专门著作继承前代的画品而加以发展。最突出的是北宋·刘道醇的《圣(宋)朝名画品》,分门别类,有传有评,极为公允。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将逸、神、妙、能四品加以界定,使四品有了一定的标准。

      《圣朝名画评》提出“六要六长”作为观画的标准,并论及观画之地点、气候,观画之先后次序,都是经验有得之谈。画种不同,观画的标准也不同;内容不同,注意的方面也不同。韩拙《山水纯全集》虽也论到观画的各方面,但精义不多。此外,以元·汤垕《画鉴》的论观画方法颇为惬当,由于他是鉴赏家,有几十年的经验,所以言之切贴适用。

      鉴赏绘画,必须懂得真假,到了宋代假画已经充斥市场。观北宋·米芾《画史》所叙假画之多至可惊人。真假之间有一望而知的,也有真伪难辨的,非深于此道、洞察精深的专家往往是玉石不分、真假难辨的。

      厚古薄今的思想在历代都是很严重的,过于崇拜古人,不免发生保守思想,阻碍了艺术的发展。在绘画方面一般总是说“今不如古”,而且有越古越好的趋势。这种偏向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已极显著,北宋·韩拙还是继承这种观点加以发挥。惟北宋·郭若虚论古今优劣独能打破这种传统思想,实事求是的以优劣为标准,不以古今为标准。画派的盛衰隆替与时代的变迁有密切的关系。一种画派由萌芽而茁壮至衰老有它发展的规律。各种画派的活动也并不是齐头并进的,是此起彼落互有盛衰的。郭若虚能不为传统的崇古思想所束缚是极为难得的。

      因为时代、地区和社会风尚、个人好恶有所不同,于是有些画家在画坛上的地位也就常常有所升降。最显著的就是五代宋初山水画家荆、关、董、巨、李、范六家,同是伟大的杰出的山水画家,但在画史上的地位就各有不同且时常在变化。其中荆、关还能始终维持他们的崇高地位,李、范在宋初地位也很高,而董、巨在宋初地位却很低,但到了北宋末年董、巨的地位逐渐上升已取了李、范的宝座而代之。到了元以后,董、巨的地位更为崇高,凡画山水的人大多学董、巨,而荆、关、李、范很少有人过问了。

      中国画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画和诗的关系极为密切,要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方面固然由于画家多文人,虽不一定是诗人,也必定有诗的修养,自然能把诗意融和,在画幅中增加韵味;另一方面也由于社会的习尚,一般文人学士莫不能诗,因此对含有诗意的画格外欣赏。诗情画意融而为一,就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风格。画家多取诗句作画,画院且以诗题考画,诗与画确乎能互相映发、相得益彰。到了元代以后,画上题诗成了必需之条件,无声诗配上有声画,中国画成了综合艺术不单是造型艺术了。

      一、画品

      画品自南齐·谢赫《画品》开始分画家为“六品”。其中以推崇陆探微贬抑顾恺之引起后代争论。南陈·姚最《续画品》鉴于谢赫定品的不当,遂不立品,其序云:“且古今书评,高下必诠;解画无多,是故备取。人数既少,不复区别,其优劣可以意求也。”(传)唐·李嗣真《画后品》则空录人名,不加可否,仅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唐·彦惊《后画录》也不加品第。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云:“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余今立此五等,以包六法,以贯从妙,其间诠量可有数百等,孰能周尽。”但在画家传记中,尚有下品。以上这些分品方法均未为后人所采用。

      唐·张怀瓘《画品断》定神、妙、能三品。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在其三品之外加以扩充,他说:“以张怀瓘《画品断》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从此,神、妙、能、逸四品成了后代品画的固定标准,惟逸品后来居上而已。

      (一)北宋·刘道醇《圣(宋)朝名画评》

      以前画品不分门类,刘道醇开始分为人物、山水林木、蕃马走兽、花卉翎毛、鬼神、屋木六门。每门分神、妙、能三品,每品亦分上、中、下。每人除传记外,均有评语评其特长与所短,评论极为公允。至一人兼擅两门,即分别两门之内。例如黄筌、黄居案在人物门中列妙品中,黄筌在山水林木门中列能品,但在花卉翎毛门中则父子二人俱列神品。燕文贵在山水林木门与屋木门俱列妙品。品评必须同类始能相比,始易定其高下。故分门评比是画品中一大进步。一个画家不只画一门,常兼画数门,而每门成就并不一定相等。以画为单位而不以人为单位,也是画品的一大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