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偏低探源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灿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广东行政学院哲学系教授。(广州 510050)

原文出处:
伦理学研究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仍然偏低。究其原因,不仅由于思想道德教育社会环境存在着严峻的挑战,而且还由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出现误区,思想道德教育走上知识化,思想道德教育过于形式化,思想道德示范的相对薄弱,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相对弱化。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8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15(2008)04-0047-0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与必然要求。而其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我们也不能不遗憾地看到,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偏低。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就难以夯实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培育文明风尚。因此,寻找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偏低效根源,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良策,是势在必行。

      一、思想道德教育社会环境的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的发展,使我国无论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在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上,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从而使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有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是,在当代中国,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同样碰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种严峻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多元价值观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一方面,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态势下,国外特别是西方各种思想道德价值观念驾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涌入国门;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的迅猛发展,利益主体的不断分化,反映这些多种经济成分和不同利益主体要求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当今中国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已经从传统的一元转向多元。然而,任何社会的主流价值形态和思想道德观念在核心体系上总是一元化的,也正因此当前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但是,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必然引起其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多元化与一元化的矛盾。这种一元与多元的矛盾,固然有益于人们解放思想,有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执行,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巨大的冲击,造成的直接后果,一方面由于多元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对主流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播,会形成一种强大的阻隔和消解力量,极大地影响到主流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播的效果;而另一方面,则使人们在众说纷纭的价值评价中,无法把握是非真假、善恶美丑,容易造成价值观念、荣辱观念的颠倒,由此引发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遭遇到的道德困境——道德失范现象的滋生蔓延。而道德失范又进一步推进了社会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增长。

      第二,西方发达国家的先发文明对中国后发文明的冲击。随着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的文化与文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与文明,发生了全面的交流与冲撞。当然,其有利的一面是,中国大跨步走向世界,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中国更好地向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引进它们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办法、优秀的文明要素,实现后发优势——跨越型发展。而不利的一面是,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先发的强势文化与文明,对于后发的弱势文化与文明,形成巨大的冲突力,极易引发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安全危机。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说,正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史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末,已经从后工业文明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文明——知识文明阶段。按照文明发展的规律,先发的文明必然会对后发的文明发生强大的渗透、挤压和同化的作用。在这种作用下,一方面,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另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分化、西化战略,以其先发的强势文明为载体,向中国猛烈出击,造成了对以国家文化安全为表层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主流文化的巨大威胁。在这种巨大的威胁下,我国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演化,从而造成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第三,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对思想道德领域的冲击。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是中国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然而,市场经济的一般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经济的本性,就是资本的本性,就是一种无限的求利性。在这种本性支配下,人被不断地物化,“物”的代表者——金钱,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神”,在它的统治下,似乎一切都成为它的臣民,受它役使。因而,拜金主义浪潮席卷整个社会,许许多多的人在它面前神魂颠倒,迷失本性。经济上大量的假冒伪劣现象,行业的不正之风逐渐泛滥成灾,政治上的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文化上的庸俗下流,社会上的偷盗抡骗,等等,正是这种迷失人之本性的诠注。

      正是来自这三方面的严峻挑战,使当代中国思想道德教育遭遇到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社会环境。如果我们对这种极具挑战性的社会环境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我们不能在这种极具挑战性的社会环境中把握好我们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针,我们就会面临着主流价值观被颠覆的危险。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之路,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的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坚决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道德的影响;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战胜挑战。

      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出现误区

      如果说,问题出在当代中国思想道德教育遭遇到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的话,倒不如说,问题的主要方面还是由于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本身出了问题。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出现误区,则是其中的首要问题。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类心灵的伟大而又艰苦的工程。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受教者必须要愿意接受教化。特别是道德与法律等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区别,就是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它主要依靠于人的“自律”;而法律等往往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它主要依靠的是国家的“他律”。因此,只有“愿意”,人们才能“听得进”、“入得脑”、“化得心”,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化的规范”,化入人们的血与肉之中,凝聚锻造成为人们的内在德性。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文革后遗症——教化厌恶症与逆反心理的交互作用,不少人对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一种厌恶心理,既没有兴趣听,也不愿意听,往往对思想道德教育厌而远之。虽然常常由于外在的强制力,不能不去“听”,然而实际上也没有多少效果。同时,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祟,无论我们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多大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在其心中,都是一些“荒谬性”和“无意义”的东西。在这种被扭曲的心理面前,思想道德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几乎不太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