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进行“知耻”教育说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魏英敏,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968(2008)06-0006-02

      当前中国社会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不知耻的人多起来了,而且令人忧虑的是,很多人明明知道这事可耻,可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还是照做不误。有的人根本不知耻为何物,做起可耻的事来,理直气壮。还有些人对耻麻木不仁,大有入鲍鱼之肆,久闻不知其臭的感觉。对撒谎、欺骗、贪污受贿等可耻行为,许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非荣辱界限大颠倒,这对美丑辨识尚不足力的青少年影响和危害尤甚。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需要综合治理,经济、法律、行政、纪律、伦理互相配合,家庭、学校、社会协调行动,但根本之点,还是通过道德教育,唤起人们的良知,人们的知耻心。

      对青少年的荣耻教育应遵循规律,走知、情、意、行之路。首先是知耻。知耻需要“认知”耻的涵义。耻,是羞恶之心。耻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也是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恰如孔子所言:“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耻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是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善恶观念。划清善恶界限,支配行为趋善避恶。耻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人们的一种厌烦丑恶的心理状态。近善远恶,择善而行。耻作为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基准或尺度,以善为荣,以恶为耻。

      耻,依儒家观点,乃人生固有,没有耻,不算是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耻者,吾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为甚大。”(《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尽心上》)

      耻是否与生俱来,暂且存而不论。但耻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之点。人若无耻,那么人何以成其为人呢?

      人为什么要知耻?还是朱熹说得好:“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卷13)“人需知耻,方能过而改。”人有了知耻心,就不会做伤天害理、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一旦做了坏事,就会自我反省,改正错误。相反,人若不知耻,就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清末思想家康有为说:“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如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孟子微》卷6)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人不可没有羞耻之心,知道无耻是可耻的,就不会有耻辱了。

      知耻对于个人而言,是重要的,是人立足社会、为人处世必须恪守不渝的准则。

      知耻对于团体、对组织同样是重要的。一个团体或组织讲廉耻就有凝聚力,就能团结一心,知难而进。相反,不讲廉耻,就没有内在的凝聚力,缺乏自我约束,各行其是,无所不为,那样是很危险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耻是治国之大端,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之一,政府行为、国家行为要讲廉耻。

      春秋时代管仲说:“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管子·牧民》)这就是说礼义廉耻是治理国家的四大纲维。不讲廉耻,国家就有灭亡的可能。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礼义廉耻一直是国家倡导的一种主体道德(此外,尚有孝悌忠信),直到近代依然如此。这也是中国百年涂炭不致灭亡的文化上的原因。

      我们中国近百年来蒙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奴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令人痛心疾首的“百年耻辱”,激起我们民族主义的热情,爱国主义的精神,我们发愤图强,“富国强兵”,终于使我国成为今日世界蒸蒸日上的强国。这就是所谓“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耻关涉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而言之,举止言谈,待人接物,大而言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诸种活动,无不渗透着耻或廉耻的问题。对此,我们不可不知。依笔者一孔之见,耻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言行脱节之耻,过失之耻,还有罪恶之耻。胡锦涛总书记讲的“八荣八耻”之中就包含这三种不同的耻。

      言行脱节之耻,包括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不守承诺,即说话不算数。言行脱节之耻,是常见的不良现象。许多人都有这种毛病而不自觉,这是人性的一大弱点,有悠远的历史,可以说古已有之。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古代人轻易不许诺什么,唯恐做不到。做不到就是空许愿,所以这是一种耻。孔子又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花言巧语,和颜悦色,恭恭敬敬,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把怨恨藏在心里,表面上很友好。说假话,骗人,表面一套,骨子里另一套,这也是耻辱。

      孔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孔子以言过其实、说大话为耻。《礼记》写到,“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这就是说,有言无行,只说不做,或说了不算,这也是一种耻。

      总之,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说了不算都是言行脱节。胡总书记讲的“八荣八耻”中的愚昧无知,好逸恶劳就是言行脱节之耻。

      言行脱节,一般地说,这是做人不应该有的,是一种羞耻。但也不尽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允许有例外。所以,孔子又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认死理,不管什么情况说话都兑现,行为都要有结果,这不是君子之所为,乃小人的勾当。这话是对不知道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人的一种批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