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小新,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教授。(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调整和部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落实《意见》精神,力求做到“有实效”,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体学生之情,解学生之惑;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术研究;建设一支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能精湛、师德风范好、人文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作出努力。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8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17(2008)01-0093-05

      当前,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05新方案”正全面实施。全国各高校都在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8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加强和改进的工作正努力落在实处。笔者以为,要真正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必须加大教学的改革力度,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这是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与特点

      任何教育都有一个实效性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例外。所谓“实效”,是从价值的角度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的实际效果。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与人们熟知的经济效益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经济效益是在经济活动中由投入和产出相比较而得出的概念,它的投入和产出都是一种直接的客观物质活动,因而,经济效益有可见性的指标。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益不能简单地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概念对其类比,这种效益的存在和表现形态是特殊的,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无价性。任何产品的价格都是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决定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益却不然,它是教育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它主要是通过影响和培养大学生的思想信念、敬业精神和创造意识,来对他们的行为以及未来参与的社会经济活动起促进推动作用。所以,它侧重解决人的“总开关”,即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短则管几年,长则管一生,其效益无法确定一个准确的数量值,是难以计算的。

      第二,导向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还能以其科学的理论,内在地规定着学生的心理取向和行为定势,对学生个体的其他行为目标产生着直接影响和制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它能明确告诉学生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当学生个体做了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倡导的事,社会会通过社会评价活动的权威性对于该个体予以肯定和赞赏,反之,就会给予批评或否定。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引导大学生个体行为的旗帜性、方向性。

      第三,潜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周期长、未来性、教育效益迟效性等特点,它通过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来影响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难以立竿见影。然而,一旦这种思想力量被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使生产劳动、社会经济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并增加新的劳动效率。所以,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益不可能像资金、物质投入那样直接、明显,短期内似乎不见成效,实则是在经过一个从做,到出成效的“转化”过程,一旦外化出来,就能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往往是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显性效果,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从学生方面来说,表现为到课率、听课率和教学满意率的高低。即学生是否愿意来上课,来上课是否愿意认真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出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经过学习对这一学科有什么认识,从中得到了什么,思想上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教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所学到的是否真正入脑入心等。从教师方面说,表现为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具体体现为传授知识的信息量如何,新思想和前沿知识是否“反哺”给受教育者,是否对现实问题做出较好的分析与说明,理论难点是否得到了科学的阐述并使学生理解或信服,通过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和信仰等方面的困惑、问题、危机等是否进行引导等。另一方面是隐性效果,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长远的实际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知识、觉悟、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和使命,当然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传输。但知识的讲授不是唯一目的,更不是根本目的,而是通过知识的传输提高学生观察现实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要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有了多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思想困惑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真正的解决,学生的现实政治表现和理想信念等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加强,是否促成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某种范围和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任务,在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是指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各教学要素的作用,并通过优化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之目的。

      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更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本身的因素。

      (一)从学生方面来说,大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度

      随着近几年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以及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挑战。国家放宽了对高考参考人员的限制,使得各类学校、各个层次的应届学生都能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因此,放宽和扩招后,改变了高等院校的生源成分,不同基础、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能进入高校学习,大学生思想素质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倾向,这增加了教学工作的难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