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傅安洲,阮一帆,中国地质大学比较德育研究所。(武汉 430074)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理论认为,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青少年政治认知的发展、政治品格的形成和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这一目的在学校政治教育中主要通过政治课和历史课来完成,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注重“问题式”和“探索式”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7)12-0059-04

      学校是德国一个重要的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机构,是青少年政治观发展,形成最系统化、最强有力的影响因素。在西方学者看来,“学校向青少年传授关于政治世界以及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作用的知识,向儿童提供各种政治制度和关系的具体观念,并灌输社会的各种价值和态度。学校可以在形成对政治竞赛的各种不成文规则的态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P46)从入学起,政治教育便贯穿德国青少年的每一个教育阶段,乃至进入社会后依然会有诸多继续接受政治教育的机会。

      一、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

      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促进青少年以政治认知发展为基础的政治品格的形成,并能够有效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最终完成自身的政治社会化。“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作为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的两个关键词,[2]既是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实现基础,又是其主要的实现途径。其中,政治认知是政治参与的基础,有效的政治参与又必须以充分的政治认知发展为前提。

      在青少年政治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德国政治教育不仅重视各种政治知识的传授,更加强调政治技能的培养,注重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因为青少年只有具备了完备的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才能为将来进行政治判断、从事政治活动、选择适当的政治行为奠定基础。在个体政治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受到重视。德国古典人文主义传统“教育观”、“修养观”[3]对学校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实践也同样影响重大。政治认知的目的在于政治能力的提升,在于政治品格的形成,因此,它注重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知识的内化。而这又需要学生依靠社会政治实践的体验,即所谓“知行合一”。

      德国学校政治认知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有能力和热情参与社会政治。德国政治教育理论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接受和认同政治体系及其政治文化的重要参量。在联邦德国成立的最初十几年里,历史传统的惯性使得德国民众对政治体系的取向相对被动,属于臣民取向而非参与者取向。这既影响到新生的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又影响德国民众的政治忠诚。因此,政治参与不仅仅是德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成为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越高,政治体系对公民意愿的反应就越敏感,这样也就提高了公民对政治体系的一体化和认同感,直接促进了政治体系的稳定。”[4](P57)

      二、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德国政治教育在中学阶段的主要内容与课程设置主要以历史课和政治课为主,它们在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中,政治课在引导学生的政治兴趣,使其具有独立的政治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最终完成政治社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治课在一定程度上是针对青少年将来的社会参与,如参与政治选举、参与职业利益代表大会、参与社团、组织以及公民团体等社会政治生活。历史课则一方面通过对德意志民族历史的传授以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又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纳粹统治,树立正确的二战史观,坚决抵制国家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学说。这两门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历史课向学生展示国家与民族的过去,政治课则是让他们认识国家和民族的现在和未来。

      在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上,与政治教育基本目标保持一致,既有明确系统的学科知识,又有层次分明的能力目标。在知识点上囊括了德国和世界历史、社会、经济、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国际政治等领域的基本事实、概念、范畴体系、理论模式等,构建了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体系;在能力方面包括独立获知的能力、描述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综合评价能力、运用理论处理复杂的社会政治和历史问题的能力等,这些又构成了系统的能力结构。比如,高中阶段政治课的教学和毕业考试范围涉及经济、社会、政治体系与政治进程、国际政治四个领域的内容。在政治课的教学中,能力要求包括:(1)与内容有关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应该具备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包括能够判断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方向;能对政治经济形式及矛盾冲突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判;对社会、政治、经济有自己的观点并能充分地表达。(2)与方法有关的能力,即学生能够规范地运用该学科领域的方法和技能;能恰当运用学科概念;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和素材,并且在运用中反映自己的见解。[5]历史课的内容包括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和当代五个历史时代。在这五个历史时代中,又以现代和当代这两个历史时代相对重要。在历史课的教学中,能力要求包括:(1)与内容有关的能力,即能够确定历史时代的能力;能够借助拓展的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实和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对历史事实和问题给予评价的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过程和结果的现实意义加以辨析和描述的能力。(2)与方法有关的能力,即具备恰当的运用学科概念的能力;区分原始史料和历史评述的能力;分析、评价原始史料的能力;对史学家的评述加以评价的能力。[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