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价值

作 者:
余楠 

作者简介:
余楠,集美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处: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心理变迁的总体趋势是,在价值取向上,从注重理想向注重实际趋进,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转化,社会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在这些变化中,人的价值追求和实现成为社会运作的重要驱动力和中心,这一特点在民营企业青年就业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民营企业,青年员工的公平意识、平等意识、维权意识以及民主意识在持续快速强化,与企业现实环境的压抑以及发展空间的狭小之间形成矛盾。一些企业员工出现焦虑心理、不安全感、挫折感、被剥夺感和怨恨情绪。有的员工把挣钱作为人生目标,有的精神空虚、沉迷于黄、赌、毒和感官刺激,导致社会危害凸显。探索和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价值,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意蕴深远且意义重大。

      人的价值实现应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者作为生产实践的主体,其本质特征之一是主体性。其一,主体意识强的人,具有健全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能通过自己对人性、人的价值、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判断,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其二,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具有清醒的权利义务意识,是自己行为的主宰者,从而自觉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在劳动创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劳动者主体性实现的关键是其工作环境是否适宜自主性的发挥,是强制劳动还是自愿劳动。一些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即使在民营企业中,也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劳动者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性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物质生活环境,为劳动者提供个人发展的平台和价值实现的途径,让他们在生产经营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是相对其科学精神而言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培养、转化、塑造、发展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内涵,其工作性质要求对“人”的高度关注,对人的生存境遇、发展出路与终极指向有深切关怀和价值考量。其根本宗旨是帮助人们树立信仰和信念,在尊重人,充分肯定人的价值,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中,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塑造自觉、能动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它要通过环境的营造,以先进文化来引领企业文化,揭示企业文化背后内蕴的人性,着力于制度建设和人的基本权利的实现,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信仰和信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资源就在于它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来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运用法律的、政策的、宣传的、舆论的优势来促进企业经营者转变观念,实现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心理契约的建立,构建组织与员工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通过组织对员工的承诺来促成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和奉献,让员工在服务企业和服务社会中获得公平的回报,以实现员工个体价值与企业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呼唤人文精神、倡导人文关怀,其实质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人的主体性及其建构,更多地把目光投射于个体价值的实现上。

      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企业和谐,就要大力倡导共建共享型的价值观。共建共享型价值观包括共同目标、团队意识、个人价值、公平公正、相互合作和分享成果。共建共享价值观并非“平均主义”,也不是“养懒机制”,它能在不牺牲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的前提下,给他人价值、利益、追求创造表达的机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包含着丰富内容,以人为本是它的核心理念,贯彻这一理念,其要求是通过转变人的价值观念,通过共建共享制度建设和送温暖工程的实施,来激发人的创造动力,让每个员工心情舒畅、充满活力地在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自身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价值的实现途径

      第一,引导途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价值在于为人们提供强大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道德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解决因受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冲击而导致的道德困惑、理想迷失、信仰危机等问题,来解决因家族文化、小生产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保守、封闭、狭隘、守旧等心态,教育和引导企业中不同群体和个体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走共同富裕道路。引导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以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群众在教育和自我教育中启发自觉,转变观念。针对企业私有产权的特点,大力倡导共建共享价值观,把利己和利他、索取和奉献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营造共建共享的制度和环境氛围,推动“经营者持有股权期权”、“职工持股计划”等制度,增进组织的活力;维护和尊重员工权益,营造公平、公正、平等、关爱的环境氛围,引导人们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第二,接受途径。思想政治工作作用于人,必须考虑主体需要,考虑主体自身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接受程度。客体能充分满足主体最迫切的需要则其价值量大,否则就小,甚至是负价值(产生逆反情绪)。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三贴近”、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倡导诚信、关爱,参与、理解和包容,来促成人际关系的和谐。家事如天、情感系人。企业要积极主动为员工排忧解难,坚持联系群众的“五必访”、“六必访”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问题、理顺群众情绪的过程。让员工通过工会组织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表达自己的意志,促使企业做出有利于他们的决策。主体间的良性互动是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基本前提,它要求企业党群组织和管理层要根据员工需要不断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载体,克服只靠少数人的状况,形成“大政工”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