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轨迹

作者简介:
薛晓萍,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07级社会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王辉,潘立勇,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 050018)

原文出处: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试从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脉络着笔,探索各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轨迹,进而总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内在一致性和创新性,同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完善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体系作保障。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8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53(2007)04-0095-07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高等院校亦如此。当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体现。“思想政治工作”是由“宣传工作”这一概念逐步演变过来的。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起草第一个党章中最先用了“宣传工作”这一概念。此后,宣传工作也被称作“思想宣传工作”。列宁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常用“政治宣传工作”这一概念,并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了“政治工作”这一概念,认为中央政治局的主要任务是做“政治工作”。斯大林继承了列宁关于“政治工作”的学说,并提出“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工作”的概念。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起来的。自建党以来,一直沿用宣传工作、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概念。把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并丰富、发展了它的内涵。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首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并解释党的宣传工作,实质上是党的思想工作。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肯定和阐述了这一概念。之后,“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但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为了突出政治,强调只用“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这一概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基本采用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并在十二大前后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等著名论断。

      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发展为一门学科,成为我国大、中、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领导阶级为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阶级接班人和社会成员而进行的社会教化活动。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导思想意识的灌输和规范行为的训导。当前,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取决于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背景。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明确高等教育必须密切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首先为经济建设服务,“学校的目的,应该是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育方法,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建设人才”[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强调教育的培养目标,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的领导集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重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目前,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达两千三百多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从建国到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1949~195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伟大斗争和各项社会主义改革运动。我国高等学校也相应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应当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一规定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转变提供了基本指导方针。1953年,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广大青年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即“三好学生”)的号召,成为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指针。直到今天依然是考核学生的重要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