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根源

作 者:

作者简介:
仲兆华,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徐州 221009)

原文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现实,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育形式呆板、单一,缺乏时代特色,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习形式多样化、兴趣多元化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不强、时代感欠缺、开放性不够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8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6425(2007)06-0130-04

      一、主要问题

      客观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是科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理念落后

      1.对教育主体的认识上存在“主体单一”倾向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一方面表明教师兼有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角色,另一方面也易使人产生误解:“传”、“授”、“解”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惟一主体。受此影响,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单一主体”观念根深蒂固。据调查表明,80%以上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采用“单向灌输”、“我说你听”等形式。“主体单一”观念,势必导致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单向灌输”等教育形式也无法满足自主性强、求知欲旺、兴趣广泛的大学生的需要。

      2.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形式化”倾向 思想认识上的形式化必然导致行为方式上的形式化。目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表里两重天”现象,实际上就是思想认识形式化的典型反映。作为与教学、科研、管理同等重要的工作,在受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工作相比存在巨大的反差。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仅是一项务虚的工作,至多只能在舆论宣传上与教学、科研享受同样的待遇,而在人、财、物的投入上却有着天壤之别。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政治教育;重学术骨干培养、轻政工队伍建设;重学生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培养,轻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等现象,在相当多的高校普遍存在。

      3.在教育模式的认识上存在“狭隘性”倾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游离于社会大系统,必须将自身与整个社会融合为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大教育”局面还未形成,在教育模式的认识上存在“狭隘性”倾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认识上存在的“狭隘性”倾向主要表现在:人为地割裂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关系;人为地将学校环境与社会大环境割裂开来;人为地割裂社会全体成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如,在不少高校,只有少数职能部门和数量不多的政工干部、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责,而更多的职能部门和更多的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则表现出漠视或事不关己的态度。这种“狭隘性”认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教育”格局形成在观念上的主要障碍。

      4.在功能发挥上存在“教、育分离”倾向 这里所说的“教、育分离”倾向主要是针对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教书、轻育人或重教书、不育人的状况。众所周知,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专业课教师理应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

      客观地说,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到身教与言教并重。但还有不少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育人意识,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育人是专职政工人员的职责,事不关己;有的只注重钻研自身的业务,不注重提升政治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课上、课下在学生中散布一些违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言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应有的困难和障碍;有的不重视挖掘专业课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二)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 1998年,党和国家从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角度,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即“98方案”。实施该方案至今已近十年,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教材存在一些问题,如“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中“涉及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过于薄弱,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有一定的差距”[1];“思想道德修养”教材的内容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在内容体系上不够完善,缺乏时代特征。等等。

      由于“98方案”在内容体系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内容的选择上又缺乏完整性和时代感,无法满足大学生渴望解答现代社会中出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需要,从而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效果。据调查表明,“师生们普遍反映,大学的‘两课’各门课程之间有许多内容交叉重叠,与中小学相关课程之间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缺少新鲜感,失去了探求新知识的冲动,陈旧的课程内容削弱了学生学习‘两课’的热情”[2]。另据调查显示,“认为人生观教育‘大道理多,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占61%”,“很多学生反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联系我们的实际’、‘课堂教育讲大道理的多’,不能及时、有说服力、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并对热点问题加以引导”[3]。2005年,在“98方案”的基础上,虽然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在内容上较好地体现了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但仍需不断改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