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绿色物流管理实证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于成学,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大连 116600)

原文出处:
中国软科学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物流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违背。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变传统的企业物流生态环境影响,本文对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统计工具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识别出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的15个主因子,建立了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的指标体系。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08 年 07 期

字号:

      导言

      “和谐”实质是一个哲学命题,社会和谐是一个境界非常高远的、理想主义的愿景[1]。纵观历史的长河,哪个国家,哪个社会真正实现了和谐?因此,解决和谐问题应该从“不和谐”的关键问题着手,抓住关键因素,逐个解决,每当解决了一个不和谐因素,我们就向和谐的目标迈近了一步。目前世界的不和谐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主要在于工业污染问题。因此,工业活动已经与生态环境不和谐了,人类必须重新理智地审视自己的活动以协调生态环境。所以,协调人类自身活动特别是工业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同样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困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保持中国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把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上来。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还不以危害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为己任。工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物流活动的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实现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部分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地区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工具识别出关键影响因子,建立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指标体系。

      一、和谐社会与绿色物流基本内涵

      (一)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Harmonious Society)是“和谐”与“社会”的合取,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因此,和谐社会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基于此,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二)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or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or Ecological logistics)是“绿色”和“物流”两词的合取,其中的“绿色”代表着特定的形象用语,它既不是绿色植物或农产品的代名词,也不是纯天然的代名词,而是一种为创造和保护和谐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过程对环境影响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绿色物流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正式被提出来的一个较新的概念,目前有关“绿色物流”的定义还没有统一,国外一些学者对绿色物流的概念描述也不尽相同。H.J.Wu和S.Dunn认为绿色物流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既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正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也包括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逆向物流绿色化管理[2]。Jean- Paul Rodrigue,Brian Slack和Cluade Comtois认为,绿色物流是与环境相协调的物流系统,是一种环境友好而有效的物流系统[3]。丹麦学者Bjorn N.Petersen & Palle Petersen共同编著的“Green Logistics”一书中,将绿色物流定义为“绿色物流就是对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生态化管理(Eco- Management)[4]。我国有关绿色物流的定义见于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中,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5]。由于绿色物流所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不同,出现了概念性的偏差。但总的来说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排放物、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6]。既包括正向物流的绿色化管理,又包括逆向物流的绿色化管理,二者共同构成企业绿色物流管理。因此,企业的绿色物流既是共生型物流,又是资源节约型物流,也是循环型物流。

      二、研究设计与调查

      根据绿色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国外绿色物流管理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专家的意见,本文以我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大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影响因素、环境行为和企业绩效3个变量,共设计了70个有关绿色物流管理的问题。每个题项都根据实施情况与效果,设计了5个等级,由高到低,按照李克特计分法对每个题项计分,计分越高说明效果越好。本次调查从2006年5月开始到2007年5月结束,按照统计分析要求,应发放题项5-10倍的问卷量,本次共发放630份。样本选取主要是我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地区,第一批随机选取大连开发区生态工业园的80家工业企业,每家企业发放2份,共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37份,有效回收率达85.63%;第二批发放沈阳铁西生态工业园区,共发放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达76.67%;随后对天津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发放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84.38%;大型国有企业高层主管发放58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有效回收率63.79%(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循环经济培训班);循环经济试点中的11个大型工业企业22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90.91%;山东省循环经济研讨会发放80份,回收有效问卷55份,有效回收率68.75%。本次发放所回收的有效问卷499份,有效率79.21%,符合统计要求。对所获得的问卷,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为了保证分析效果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本文将筛选出的有效数据样本(N=499)中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进行预分析。对所设计的3个变量的70个题项,经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后,对于那些不符合统计要求的题项予已删除或合并,影响因素变量剩19个题项,环境行为剩21个题项,企业绩效剩15个题项,最终符合统计要求的题项共55个。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分别对影响因素、环境行为、企业绩效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所得结果见表1~3。从这3个表中发现,所有测量题项的标准差均大于0.5,具有统计意义[7,8]。这表明所调查的企业已经考虑或正在执行绿色管理的内容。

      (二)因子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工业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的现状与不足,探讨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可行性,本文首先对企业绿色物流的影响因素、环境行为、企业绩效进行了因子分析。所谓因子分析就是研究相关矩阵内部依存关系,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显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9]。在正式提取因子前,先对筛选后的问卷进行分析,以判别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以KMO值Bartlett球形检验的值为判别标准(见表4),分析后结果显示适合做因子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