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福特制生产转向后福特制生产、单个企业间竞争转向企业网络竞争、线性创新转向非线性创新方式等诸多方面发生的变革,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逐渐兴起,在区域物流系统中发挥着整合物流需求、集约物流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信任作为一种减少社会复杂性的机制,在物流产业集群这种社会经济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Arrow(1972)[1] 所指出的,每笔商业交易都包含信任要素,只要是跨时期的交易行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就要有一定的信任。企业之间信任的存在能够有效地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减少不良的交易行为。 一、物流产业集群及信任等相关概念界定 (一)物流产业集群的内涵界定 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日本、德国、韩国等物流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物流园区的蓬勃发展呈现出物流产业集群化的明显趋势。但是,有关物流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物流园区层面,相关研究过于强调城市布局规划的内涵和规划用地的空间概念,往往忽视了其所具有的内在本质特征和经济发展规律。 基于此,本文试图从产业集聚的研究视角,结合现代物流业的经济运行特征,准确地阐释物流产业集群的内涵:物流产业集群是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众多相关企业与机构,基于引致需求、资源整合、弹性专精、专业化分工、集体学习等因素的驱动,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共享物流基础设施,组织物流活动,为物流服务需求方提供更加优质的综合物流服务,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形成以地理空间集聚为外在表现、以竞争-合作关系为本质特征的社会经济网络。 具体而言,物流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一般性特征和特殊性特征。一般性特征主要是指产业集群所具有的普遍性特征,如: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具有分工专业化的特征;具有较强的根植性;具有创新网络特性。而特殊性特征主要是指物流产业集群衍生于现代物流业特性的独特经济特征,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基于物流需求的“引致需求”特性,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区域产业发展依赖特征;(2)基于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依附”与“引致需求”的特性,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区位依赖特征;(3)基于现代物流业的“第三产业”的产业属性,物流产业集群形成需求集聚的特征;(4)基于物流产品差别化特性,物流集群形成企业间的竞合关系特征。 (二)企业间信任的相关研究 信任是在个体面临一个预期损失大于预期收益之不可预料事件时,所做的一个非理性的选择行为(Deutsch,1958)[3]。理性的行为主体在某种机制的作用下,面对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难以准确度量的情况时,会放弃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做出其他的选择,这种机制就是信任。信任机制使“理性经济人”产生利他的动机,从而改变经济个体之间交易的效率[2]。Thorelli(1986)、Dodgson(1993)、Boon&Holmes(1997)、Korczynski(2000)等国外学者曾对这一问题提出诸多观点[3]-[6](参见表1)。
纵观信任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企业间的信任具有如下特征:相互性;风险性;预期性与依赖性;感染性;一贯性;双赢或多赢性;来源多元性。 二、物流产业集群声誉约束机制与单次交易“囚徒困境”的悖论 由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物流企业之间的单次交易往往会出现“囚徒困境”。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交易双方缺乏信任,互不相信对方有动力采取“合作”策略。但是,物流产业集群内的物流企业却能够在“声誉约束”机制作用下实现单次交易的“囚徒困境”悖论,达到集体效益最大化。物流产业集群声誉约束机制主要源于物流企业间的区位接近性,与空间散落分布相比,集群内信息传播的速度快、成本低,任何在交易中选择“不合作”策略的物流企业,在物流产业集群中比空间散落分布将更加容易被识别。一旦被识别,所有企业对其信誉产生疑虑,不再轻易与其发生交易行为,该企业将失去诸多交易机会。因此,“声誉约束”成为激励物流产业集群中单次交易合作行为的有效机制。 物流产业集群内单次交易中基于声誉约束机制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是:交易者A相信交易者B不会对自己进行欺骗的原因在于A知道B的欺诈行为虽然可以带来短期利益,但长期内会使它的声誉受损,而良好的声誉对于长期收益是至关重要的(Dasgupta,1988)[7],声誉受损将削弱其长期获利能力。基于此,物流产业集群声誉约束机制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下(参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