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危机企业的资产重组创新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顾宇,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浙江 湖州 313000。

原文出处:
金融与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011
分类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复印期号:200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及其特征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时可能受到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而引发财务危机。这样的案件屡屡发生,如IBM公司的股价升降、安然事件、大宇集团的解散、粤海的重组以及众多ST、*ST上市公司的出现等。存在破产危机的公司,都会在财务方面有所表现,因此,破产危机有时候也称为财务危机。财务危机的征兆主要表现为:一是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内不准确。财务预测偶尔发生误差,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状况长时间发生很大差距,这说明公司即将发生财务危机。二是过度大规模扩张。如一家公司同时在许多地方大举收购其他企业,同时涉足许多不同领域,可能使公司因负担过重,支付能力下降。三是过度依赖贷款。在缺乏严密的财务预算与管理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增加贷款只能说明该公司资金周转失调或盈利能力低下。四是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财务报表不能及时报送、公开延迟一般都是财务状况不佳的征兆。但这只是提供给分析人员一个关于公司财务危机发生可能性的线索,而并不能确切地告之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五是过度依赖某家关联公司。比如子公司中对母公司的过度依赖,一旦母公司根据战略的需要或者整体投资回报率的考虑,认为某个子公司中不再有原有的利用价值,它们会立即停止对子公司的扶持。而子公司如果在销售、供应,甚至管理、技术各个方面都完全依赖于母公司的帮助,那么没有了支持,很可能会倒闭。六是企业管理层的辞职。一个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辞职,尤其是引起轩然大波的集体辞职通常是该公司存在隐患的明显标志。当然,并非每一项辞职都意味着财务危机的发生,有些辞职只是由于大公司内部争权夺利所致[1]。

      从财务危机的产生及其后果来看,它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1.积累性。财务危机往往是企业一定时期各种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失误的综合。企业在生产方面,长期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达标,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在营销方面市场定位不准,促销不利,造成产品积压;在理财方面,对财务活动缺乏合理的规划与控制,出现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结构与投资结构不匹配、现金收支混乱以及财务舞弊等。这些问题的日积月累,最终使企业财务步入危机。

      2.突发性。企业受某些突发性、意外性事件的影响,企业无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财务危机表现为突发性。

      3.复杂多样性。危机形成不是单一事件的结果。由于企业对环境的某些因素的不适、经营活动某一过程的失误、财务行为的过失等都有可能带来财务危机,而这些经营环境、经营过程、财务行为方式均表现出复杂多样性。

      4.灾难性。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将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虽然也有不少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化解了危机,避免了破产,但企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往往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壮士断臂般的重组,增加代理成本、资金成本等。至于破产,将给企业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2]。

      二、财务危机企业债务和股权处理面临的问题

      对于存在财务危机企业而言,处理危机最主要的方法是资产重组。重组是为了使有复苏希望的企业在发生暂时支付困难时,避免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资产重组包括三种模式:一是正式重组,也就是在破产保护下重组,即在第三方——法院的领导下进行重组也称庭内重组;二是私下重组也称庭外重组,企业与债权人私下达成资产重组协议;三是预包装破产重组,即先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再通过法律程序重组[3]。从重组实践来看,我国财务危机企业在处理债务和股权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

      1.再融资问题。

      理论和实践上,陷入严重财务危机的企业面临清算和重组、持续经营三种选择。只有当债权人认为企业继续运营的预期价值大于清算价值时,才可能选择债务重组。但实现这些企业改善业绩计划的一个关键问题——后续再融资却很难落实。具有经营前景的债务人企业希望努力恢复经营业绩和资本市场信任,重新获得资本市场青睐和资源流入。但从重组到重新获得银行和资本市场信任的过渡时期,需要短期和长期资金支持。从竞争和发展角度,需要中长期资金支持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开拓。因此,需要一个新的资本结构,保持财务弹性和合理的资信等级,降低公司再次破产的可能性。但我国目前在企业的债务重组中,通常只是对企业的历史债务作了重组安排,剥离了非经营性资产和社会负担,并没有落实重组后的再融资安排。部分企业偿债能力低下,缺乏有价值的抵押资产,普遍被银行列入短期内禁贷名单。因此,短期内获得银行信任和中长期债务资本的可能性相对小。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财务危机企业短期内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基本上不具备发行债券的条件。而直接上市要求企业具有三年股份制运行、连续三年盈利。外部投资者收购财务危机企业股权,以其信用为其再融资,但寻找第三方投资者需要时间。商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资产价值及资产的预期收益不确定和风险明显增加的环境下,财务危机企业除短期减息、减负外并不处于优势,例如,财务危机企业管理层的精力和注意力被分散,客户和供应商信用丧失,如果再融资问题难以解决,很难在竞争中形成优势。尽管会计账面盈利,一部分企业可能很快重新陷入债务危机;或者不顾风险、不问融资成本,采用各种正规或非正规手段获取短期债务资金,并且很可能被迫回到用短期债务资金进行竞争性的技术改造和新建项目长期投资的“短资长用”策略,再次形成融资类型和期限不匹配的普遍格局,即企业资产预期现金流入风险与现金流出的负债要求不匹配[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