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现金流量被认为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生命之流。现金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每个环节。“现金为王”也被视为是企业资金的中心理念。企业一旦失去现金流就会陷入停滞不前、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地步。 自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现金流的功效日益凸显。据报道,截至2008年7月22日,44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增长势头良好,但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总体呈下滑趋势。与此同时,部分央企也相继陷入资金困境。现金流吃紧问题因此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面对即将到来的现金流争夺战,企业如何打赢这场激烈的无烟战争?企业的出路又在何处? 企业频发“贫血”综合症 以前,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少中小企业容易染上现金“贫血”症这种流行病。一份商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中小企业最为关注和烦恼的商业难题是现金流问题。对于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还不发达的企业而言,遭遇资金困境似乎已成常事。 据调查,2007年重庆市有六成中小企业资金不足,并呈继续扩大趋势,已严重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浙江这样的沿海省份,资金短缺也成为当下企业遭遇的普遍之“急”,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不只是一家呻吟,大有全国蔓延之势。 而且,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上半年,我们发现,不仅是中小企业,一些上市公司,甚至是部分中央企业也同样遭遇到资金困境问题。“资金缺口”成为许多企业2008年所面临风险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据统计,上述已披露半年报的44家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29.53亿元,而去年同期则高达60.56亿元,同比下滑51%。其中,有21家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上年周期仅为15家。28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滑,其中9家由正变负。 与此同时.31家涉及电力、石化、钢铁、投资、电子、旅游、煤炭、房地产等诸多行业的中央企业,在国资委成立以来首次编报的风险评估报告中显示,诸风险中,资金短缺风险赫然列于首位。随之而来,央企在银行的贷款地位也不断下降,大有“虎落平阳被犬欺”之势。不少央企老板抱怨,“过去形势好的时候,企业风险小,银行什么条件都不需要,就直接给你20亿的信用额度。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银行减少了信用额度,同时还要求进行抵押或担保。”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情况看,造成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出过多,其中包括企业购买生产材料的购货成本上升,销售后资金未能及时回笼导致应收账款金额增大,以及受行业景气度影响等。 据有关专家分析,遭遇资金缺口风险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钢铁、房地产和农业企业等行业。其中,以电力、房地产等行业更为突出。 根据有关媒体的统计,截至8月15日,100多家房地产公司中43家披露的半年报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总计为-188亿元,而去年同期为-65亿元,负现金流同比增长了189%;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总计为235亿元,去年同期为154亿元,同比增加53.6%。缺钱,已成为房地产公司的普遍现象。 业界人士指出,从已披露的半年报看,确实显露了部分上市公司现金流紧张的迹象,这个问题值得密切关注,但不宜过早定性。企业资金“贫血”的症状已经相当明显,但其症结究竟在何处?它究竟属于哪一种“贫血”症?如何定性诊断? 寻找资金“短板” 根据木桶原理,企业的最大竞争力往往不只取决于某几个超群和突出的环节,更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而资金短缺,显然已成为目前制约众多企业发展的“短板”之一。寻找资金“短板”也就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逃避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造成众多企业资金困境的“短板”?什么是引发企业“贫血”症的众矢之的? 很多企业财会工作者都认为,企业遭遇“缺资金,融资难”困局,一方面是由于宏观调控,从紧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银行信贷紧缩;另一方面,与企业本身的发展思路也难脱干系,不少企业加速扩张,对资金需求不断扩大,也是造成企业资金困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6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3.5%。由于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加大。在火电行业,燃料成本更是占到火电成本的近70%。明显带有“成本推动型”特征的通胀已经来临,通胀连带的成本危机已经不可避免。 不少央企负责人表示,从紧的货币政策力度很大,企业的投资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人民银行按照总量控制信贷规模,按月按行业窗口指导商业银行的信贷发放,商业银行能够贷给单个企业的资金总额也受到限制。 显然,货币政策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受通货膨胀影响,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银行紧缩银根,企业贷不了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足额资金。资金缺口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阻碍。 与此同时,企业并购的浪潮并没有减退。对新建项目的投资也是导致企业资金短缺的另一重要原因。这在钢铁、电力等重要行业尤为突出。在钢铁行业,有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钢铁行业并购版图的大小与其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基本成正比。同时,由于钢铁行业整体效益相对较好,并购成本较高,这些都使得钢铁行业并购的价格风险不断加大。五大电力集团将重组变成三大的说法也让电力行业的规模竞争日益白热化,资金问题无疑成为这场兼并戏场上的主角。规模扩张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梳理易变现的资产,多找几家银行融资,通过股权融资,一些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多样筹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