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使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覆盖的地域广度和破坏深度均呈上升趋势,研究自然灾害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并提出治理对策是当前抗灾救灾和未来防灾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微观基础,而企业财务管理则是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结合自然灾害研究企业的财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财务和风险的视角,分析和发现当前我国企业自然灾害财务管理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治理对策。 一、自然灾害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近年来,我国每年因为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000亿元,自然灾害使我国每年的GDP损失3%~6%。2008年初,我国中南部地区遭遇了特大暴风雪灾害,停水断电,交通受阻,煤、油全线紧张,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此后不到四个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八省市受到震撼,死亡人数目前已达69000多人,失踪18000多人,倒塌房屋80余万间,供水、电力、交通及通讯一度全部中断,灾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因灾经济损失高达10000多亿元。大地震发生后,东汽集团在汉旺镇的一个公司80%厂房倒塌或受损,1000名工人被埋,初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50多亿元。地震对四川省旅游业也造成了巨大冲击,全省仅旅游业因地震而发生的损失就超过600亿元。而所有这些,只是受灾企业或行业的一个缩影。自然灾害已经由以前的小概率事件逐渐演变成为威胁企业生存的环境因素,企业财务业绩因灾遭受重创,正常的生产经营资金不得不挪用到抗灾和救灾中。自然灾害极大地拓宽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边界,提升财务管理的风险等级。我国企业必须直面这一环境巨变,强化风险意识,构建新型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强化环保意识,提高能源的开采和使用效率,倡导绿色GDP;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财务管理系统,有效削弱或消除自然灾害对企业造成的冲击。 二、我国企业开展自然灾害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现阶段企业自然灾害财务管理还处于自发和摸索阶段,缺乏实际经验,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自然灾害财务风险意识薄弱,企业自然灾害财务风险管理手段落后,企业灾害损失预防及投资项目预算缺位,企业防灾抗灾资金救助机制不健全,灾后重建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等。这就要求加快推进企业自然灾害财务建设,培育企业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意识,应用先进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技术,形成企业防灾抗灾救灾资金管理长效机制。下文主要从灾害财务风险与企业设立、灾害损失预防与投资项目预算、灾害救助机制重构、灾后重建财务问题、非灾企业社会责任与捐助效应等五个方面,构建出我国企业自然灾害财务管理的初步框架。 (一)企业自然灾害财务风险与企业设立。自然灾害的多样化、频繁化使得现代企业必须高度关注自然灾害问题,构建柔性的、具有灾害预测性和适应性的财务系统。企业应该树立超常规风险意识,重视科学合理的灾害财务机制的构建。自然灾害财务风险巨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受灾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必将受到严重影响,不加预防或处置不当,极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使其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导致企业灾害财务问题向破产清算财务问题转化。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发生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发生后的财务机制,使企业财务系统在抗灾、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抵御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及衍生灾害,减少自然灾害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冲击。笔者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统一的自然灾害预报中心。目前的各类自然灾害预报工作隶属于不同政府机构,即便是同一类型自然灾害,又将探测、评估、分析、预报等工作划归若干部门主管,这种制度安排使得各机构、各部门缺乏对自然灾害的全面、系统的把握,造成预报工作效率的低下。实际上,自然灾害发生有很多征兆,包括地质、气象、生物等方面,机构和部门条块分割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也给企业灾害财务风险预警带来困难。企业灾害财务风险预警是建立在国家自然灾害预报系统的基础上的,有了全国统一的灾害预报中心,根据灾害预报所涵盖时间范围(长期、中期、短期、即期)和空间范围(全国、地区、省、地市州等),企业财务系统可以对此做出不同的反应,以规避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水平。 企业设立时的地址选择,必须依据全国灾害预报中心提供的各地区灾害预告信息,进行正确决策,尽可能避免地层断裂带和灾害频发地区。所以,正确的企业选址是企业应对自然灾害财务风险的一种初始投资策略。汶川大地震使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损失惨重,企业管理当局没有重视汉旺处于地震断裂带、长期内将会发生地震这一长期预报信息,企业选址失误,最终给企业造成巨大投资损失。所以,结合灾害财务风险预警做出正确的企业选址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二)企业自然灾害损失预防与投资项目预算。企业自然灾害损失预防要求企业必须对经营环境及其所蕴含的风险进行动态地、全程地监测,发挥财务系统的预测和事前控制功能,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企业生活设施投资项目预算,以及高强度抗灾的生产建筑物与设施投资预算。企业建厂之初,应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对关系职工生命安全的厂房、宿舍和其他生活与生产设施的投资要优先考虑抗震防灾的资金需要,坚决纠正只重生产忽视职工生命安全的错误观念。其次,在编制和执行投资项目预算时,要严格遵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招投标、施工、采购、监理、验收、审计等,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建设项目规范,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规定》、《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等,保证建筑物和设施的施工质量,建设和谐、健康、稳固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企业应该积极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同时这也是实现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