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中国版《萨班斯法案》正式出台,拉开了我国全面、系统地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序幕。而《基本规范》的实施,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对企业而言,《基本规范》的亮相究竟是一种负担还是一个契机? 自1999年修订后的《会计法》对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第一次做出法规性的要求以来,企业内控问题已经热议了十年。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出台也曾经轰动一时,然而对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实质,人们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为此,记者对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组成员、国内知名公司治理专家、北京市连城国际研究集团首席顾问王中杰先生进行了专访。 中国特色的萨班斯法案 作为《会计法》的重要配套规定,此次颁布的《基本规范》首次科学地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实现了从单纯的以会计控制为主过渡到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整体的内部控制。 王中杰先生表示,《基本规范》充分考虑了中国企业的现状,体现为中观层面上的原则性、指导性;相对《萨班斯法案》最受争议的404条款,《基本规范》又给了企业相对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对中国企业而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基本规范》在吸收和借鉴目前国际上先进内部控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作了较大调整。王中杰先生指出,由于企业的千差万别,内部控制不可能有一个具体统一的标准,只能是一个相对原则性的指导规范,而无法规定具体的实施细节。正是这种原则性的指导规范既突出了政策的宏观引导性,又避免了具体操纵企业的内控行为。 与此同时,《基本规范》又借鉴了美国反欺诈委员会制订的《科索报告》中对企业内控实务方面的相关规定,将国外提出的较为宏观、抽象的内控理念转变成我国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内控规定。 王先生称,《萨班斯法案》的实施,带动了我国对加强企业内控的研究与实践,《基本规范》的颁布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管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多数企业尚未建立内控机制 《基本规范》的颁布出台是建立和完善公司内控制度的开端,我们还将面临如何将《基本规范》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在建立严格有效的上市公司内控方面充分发挥其约束力与制衡力,实现对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的有效控制与制衡。而这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据7月4日德勤发布的最新年度调查显示,中国上市公司建设内控体系的意愿较过去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只有44%的受访公司表示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内控机制,56%的上市公司反映尚未建立内控机制,或者存在各类实施障碍。 王中杰先生坦言,就他多年从事公司治理和内控研究的经验来看,真实情况远比德勤披露的数字显得沉重。 根据王中杰先生所主持的2007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排名,2007年底公司治理相对较好、风险管理控制在具有价值投资范畴内的企业仅占所有上市公司的11.4%。王先生说,个别海外上市的企业或者是想要多的上市的企业以及想进一步融资的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可能做得较好,这部分企业的数量不到200家。大量企业尚未真正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比例应该能够占到上市公司的70%。 对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大《基本规范》的宣传力度,消除企业担心执行成本过高而产生的抗拒心理。王先生说,必须把外在的监管压力转化为企业内在的根本需求,“只有企业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自觉、自愿地执行《基本规范》,也才能从根本上把《基本规范》落到实处。” 企业:执行成本VS长远利益 作为美国《萨班斯法案》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404条款因其严厉性和高昂的执行成本饱受争议。2005年初,通用电气公司表示,404条款致使公司在执行内部控制规定上的花费高达3000万美元。而中石油也同样披露,为满足萨班斯法,至少花费了几个亿。 面对《基本规范》的颁布,许多国内企业同样流露出对可能增加企业成本、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的担忧。 某中型民营软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石先生就表示,短期内不会遵照《基本规范》的要求实行。在接受采访时,石先生明确地说,对他们公司来讲,比照《基本规范》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增加的成本太大,在国家没有要求他们这种类型的公司必须实行《基本规范》的情况下,他所在的公司将会沿用既有的制度。 王中杰先生解释说,所谓增加企业成本,首先在于企业需要聘请专业机构来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内部控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公司流程的再造,即对公司既有习惯的改造,这是一个从上至下的系统工程,需要发动一场公司内部的全体总动员。三是要增加许多的管理制度,并设立相应的制度流程。这项工作同样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 王先生同时表示,相对《萨班斯法案》,《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上投入的成本要小得多,由于考虑了中国国情,《基本规范》的实施不会给企业带来太大负担。而内控制度一旦确立投入运行之后,企业需要支付的维持成本与之前相比也已经有限。 “对于企业而言,实施内部控制确实会增加企业成本。但是作为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投资人以及公司领导,要想企业真正长治久安、发展壮大,必须意识到,这是项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