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的年报披露已接近尾声,在盘点新会计准则的改革历程以及取得的成就后,需要详细解析新准则下年报的重点项目,把握企业的财务实质。 财务比率分析是评价企业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的重要手段。新会计准则已由原来的利润表观转为资产负债表观,相应的财务指标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需要重点关注的年报项目 会计科目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准则颁布后,部分会计科目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更好解读新准则实施后的第一年年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报表项目。 (一)资产负债表需重点关注的项目 1.金融资产 (1)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日益完善,金融资产在上市公司资产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尤其是在2007年股市剧烈震荡的环境下,金融资产的变动是最频繁的。很多放弃公司主业进行股市投资的公司,在2007年也经历了“鸡变凤凰、凤凰变鸡”的起起伏伏。若想真正识别这类上市公司当前的投资状况,判断该投资是否影响到了该上市公司主业的发展以及现金流量的情况,就必须详细解读金融资产项目。(2)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该报表附注中是否披露了相关的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涉及用模型进行估值的,是否对模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及该模型是否具有科学性。实际利率法是计算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基本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在与其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上市公司在确定实际利率时,是否考虑到在金融资产所有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是不应该考虑未来信用损失。 2.投资性房地产 (1)投资性房地产项目是新会计准则的重大亮点之一,该项目确认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以及相关的利润情况。2007年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房价的上涨幅度达到了空间的高度,房地产上市公司以及持有很多房产的上市公司选择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的差别很大;(2)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可选择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是目前备受关注的变化。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 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而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3.商誉 (1)为了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我国的会计准则废除“合并价差”项目转为“商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源整合的速度也在加快,全球的并购活动愈演愈烈。很多并购企业出于自身战略的需要以及产业链的要求,愿意支付远高于被并购企业公允价值的价格来进行并购。这样,所支付价格与被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之差就形成了商誉。商誉是能够带来超额利润的资产,但是由于商誉是不可单独辨认的,因此,商誉的确认以及后续的减值测试都需要较高的职业判断水平;(2)商誉的价值为并购价格与被并购企业公允价值的差额。由于我国评估业的发展还相对落后,对于被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评估的科学性,需要报表使用者进行详细解读,要看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是否计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我国新准则规定:对于企业并购所形成的商誉,应该在每年年底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测试后确定的商誉价值与原商誉价值之差确认为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去年初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时,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将原来的合并价差全额转入商誉项目,并对商誉100%计提了减值准备。因此,我们需要着重关注年报中商誉减值的计提情况。 (二)利润表中需重点关注的项目 1.资产减值损失 (1)在原准则的规范下,资产减值损失项目被认为是企业调节利润的蓄水池。很多企业在当年利润较多的情况下,就提足资产减值准备以减少税费,在经营不景气的年度,企业再将资产减值准备冲回以粉饰报表。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小,不仅关系到资产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及税费;(2)可回收金额是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较高者来确定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果企业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该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综合考虑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使用寿命和折现率等因素,要看财务报表附注中是否披露了相关资产可回收金额的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