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的若干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石国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高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原文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青少年阶段是公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公民意识教育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准确理解当代青少年和公民意识的特点,深刻认识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的新境遇、新挑战和重大契机,全面把握青少年公民意识形成、教育的规律,从而确立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的科学实践路径。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D430文献标识码:A

      公民是社会成员的法律身份,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反映。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对公民意识的重视。为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所激发的公民意识和行为,使公民意识教育的话题更加突出。青少年阶段是公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公民意识教育的关键时期。本文就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定位和实施等若干问题作些探讨。

      一、公民意识教育进入新阶段

      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之前,在党的正式文献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任务并没有明确提出来,但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客观存在,它主要寓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之中。这样说的依据,主要在于:从理论上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公民意识的培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现代德育;公民意识体现在诸如道德、权利、义务、国家意识、社会意识、法制观念等诸多方面,首先体现在道德这个方面。不仅如此,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公民意识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从实际情况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中贯穿了公民意识的内容和要求。1985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曾决定在初中开设公民课,并组织编写了公民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种种原因,公民课课程计划未能如愿实施。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一些省市开始在初中开设公民课,把公民课作为一门综合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1994年拟定的《关于试办农村综合初中的实验方案》,也把公民课列为农村综合初中的8门必修课程之一。公民课进入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使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公民教育性质得以凸显。1995年原国家教委修订的《中学德育大纲》,强调德育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德育内容中强调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强调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总之,这个阶段公民意识教育并不普遍,还是以潜隐的教育为主。

      公民意识的内涵比较丰富,不能被思想政治教育或道德教育的内容所覆盖,对公民权利、义务和平等等意识引导不够,对公民的权利保障不足等长期制约着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开展和深化。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为我国的公民意识建设开拓了新领域、厘清了新思路,它克服了将公民意识教育局限在道德领域和法制领域的弊端,使公民意识教育实现了由道德领域和法治领域向政治文明范畴的递进。这是党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鲜明体现,也表明在经历了30年经济快速增长之后,党对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国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将实现由不成形的零散教育到长期的系统教育、从潜隐的教育到明确的正规化教育的转变,预示着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开展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达到共识

      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首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开展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的重大意义,让中央精神化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的共识。

      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公民意识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公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过程逐步形成的。青少年时期是公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公民意识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责任等观念,对于他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在校的青少年,在今后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他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担当突击队的作用;将来他们还将在实现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担当主力军的作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让广大青少年掌握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也要让他们树立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承担起公民的责任。

      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具备符合上述特征所要求的道德素质和伦理精神,也需要用正确的公民意识来引导人们认识和把握这些特征,从而养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公民素质。青少年是一支极富生机、极富创造性的社会力量,他们的公民意识状况如何,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晴雨表;他们不仅可以成为学习和践行公民意识的先锋,还可以在公民意识的培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当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在权利义务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分辨不清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青少年在公民意识培育中的独特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这些都迫切要求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