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行文化进入教科书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许新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周杰伦的一曲《蜗牛》入选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曲目引发了一场关于“流行歌曲也能爱国”的讨论,其实质是流行文化与法定文化所呈现的张力和冲突。当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审视这场变革,会发现流行文化给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励志精神培养和榜样教育等以丰富的启示。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08)05-0022-05

      2005年被称为语文教材改革的“战国时代”,流行歌曲、武侠小说、新闻人物、通俗文学等相继进入语文教科书,一时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网络上更是针对“流行歌曲也能爱国”、“刘翔比黄继光更具榜样性”、“教科书谁上谁下”等话题展开激烈讨论。这不仅仅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教材改革,更是我国道德教育改革的良好契机。本文试图透过“流行歌曲进入教科书”这样一个事件挖掘其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

      一、事件回顾:“蜗牛也能爱国?”

      在2005年3月公布的《上海市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曲目》中,周杰伦的《蜗牛》和《真心英雄》、《中国人》等流行歌曲位列其中,由此展开了“蜗牛也能爱国”的网上大讨论。周杰伦这一青少年极力追捧的流行乐坛偶像随即频繁地出现在教育视野中,除了这首《蜗牛》,另有5首作品入选学生教材或考试内容,包括入选台湾小学教材的《听妈妈的话》、入选某地区小学教材的《上海1943》、成为台湾高中联招历史考题的《爱在西元前》、成为台湾某学校语文考题的《发如雪》,还有《青花瓷》歌词默写成为武汉某中学的考题。与此同时,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入选大学语文教材,崔健的《一无所有》进入高中选修课本,《弯弯的月亮》进入粤教版的课本,都引发了很大争论。

      在这个被流行歌曲充斥的时代,流行文化的信任危机引起人们的关注。家长和教师的担忧有增无减:该让今天的孩子们唱什么样的歌?如何把它们的注意力从那些流行偶像歌手那里吸引过来?陪伴几代人的儿歌、传统爱国歌曲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吗?于是,我们看到了由《蜗牛》入选爱国主义歌曲引起的这场热烈的讨论。各大媒体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不同领域的学者积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予以理性的审视,而这场讨论的主角——广大青少年更是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赞成者声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明星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做法是有益探索,具有现实意义”……反对者也在追问“《蜗牛》与爱国主义何干”之后积极地做出了回应:“简直是开玩笑”、“跑调的道德教材”、“我们缺的不是流行是经典”,等等。[1]如今,这场讨论似乎渐渐平息,但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这些流行歌曲为何会有传统教科书无法匹及的吸引力?可当大家真正喜欢的东西想要登上“大雅之堂”,为何招来如此多的质疑和拒绝?流行歌曲这样一种流行文化元素一旦进入作为法定文化的教科书,会有怎样的遭遇?

      《蜗牛》可以入选,肯定有其优势与合理性。正如选择曲目的负责人所言:“发现周杰伦是中学生最爱偶像之一,且《蜗牛》歌词与思想内容上进,唱起来朗朗上口,又为广大中学生所深爱,遂选歌时毅然敲定此曲……”《蜗牛》里没有激昂的口号,但却在大众化的旋律中唱道:“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挂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这样通俗易懂且优美的歌词能够激励青少年积极奋发。从小处着眼,从青少年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培育他们健康的精神品质,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同样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精英,黄继光、邱少云是革命年代的英雄,周杰伦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英,他的音乐天赋与勤奋好学、他对理想的那份执著追求与永不言败、他对亲情的体悟和珍重都值得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学习。而一个时代的流行歌曲是那一时代文化的凝练,它最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周杰伦歌曲的入选体现了教材的时代感,表达了学校文化向大众文化的逐步敞开,更让学生找回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当“流行”遇上“爱国”:流行文化与法定文化遭遇之分析

      (一)流行歌曲、流行文化与青少年亚文化

      从文化的属性来看,流行歌曲既属于流行文化,又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

      1.流行歌曲与流行文化

      “流行”,在一个时代意味着什么?英国文化研究创始者威廉斯在《关键词》中这样定义“流行”:“流行,意味着为多数人所喜闻乐见;流行,处在高级文化与通俗文化的比较之中;流行,用于描述一种‘人们为自身而制造’的文化;流行,意味着大众媒介通过商业利益对人们的强加。”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流行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文化的产生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大众传媒产生并迅速发展的结果。它是以现代传媒为载体,以特定年龄的成员(主要是青少年)为受众,以批量生产为特征,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的一种媒介文化。[2]

      流行歌曲在现代都市流行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歌星”成为许多少男少女的梦想,这从“超级女声”、“非常6+1”、“快乐男生”等全民选秀节目中也可见一斑。作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流行文化的共性,流行文化的时代性、商业性、日常生活性等特征都在流行歌曲上有所体现。“通俗性”是流行歌曲的首要特征,它以其简单流畅的旋律、通俗易懂的歌词以及流行歌手特有的亲和力深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流行歌曲之所以广为流行,主要原因是它真正唱出了人们的心声,抒发了心底最真实的情感,容易引起共鸣。流行歌曲没有太多的道德说教,更多的是一种娓娓道来,低声倾诉着最真实的社会与自我。作为一种共识性的社会符号和通用语言,流行满足了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其次是快速更替性。借助商业运作、媒体宣传,流行歌曲被批量生产,又迅速投入消费市场,即时消费性决定了它短暂的周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