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的情感匮乏与教育关照 杨进 当代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独特性 众所周知,青少年期的个体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而且因为主体性的萌动让他们开始主动的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如果说儿童期的他们更多地以新奇的眼光关注外部世界,那么青少年期的孩子则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心。可以说,当代青少年有一颗丰富、敏感、脆弱、但可塑性极强的心灵。一方面他们能够比儿童和少年时代更敏锐的体验到外界的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很容易产生触动,往往一件成人看来无所谓的事情就可能在青少年心灵中激荡起丰富的情绪情感。他们热情、冲动、富有朝气,同时因为敏感性这一特点使青少年在情感上又带有偏激的倾向,他们时而充满激情和希望,时而又悲观和失望。当他们的情绪荡向谷底的时候,就表现为脆弱不堪,难以自拔,易走极端。但令人惊讶的是,青少年的情感表现出易受伤的特点的同时也表现出易修复的特点,在他们感到自己与成人的交往中情感受到伤害的时候,如果成人能及时的觉察到并发出善意和充满爱的信号,青少年又会很快地被感动,开心自信起来,摒弃前嫌重新与成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不少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的孩子在情感上的发展是人一生中最纯粹、最丰富多彩又最充满变数的阶段,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当代家庭教育中的情感匮乏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情感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具备的优势。本来,浓浓的亲情就是化不开、切不断的情感教育前提。父母对孩子有着爱的本能,而孩子对父母又有着天然的情感需要和期待。《变形计》中石宏强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无法体验被爱,胡耿因为父母自以为只要自己足够爱孩子,尽可能地提供孩子物质生活所需的一切条件就足够了,没有给孩子付出爱的机会。无论是石宏强式的因为稀缺带来的情感缺失,还是胡耿式的因为给予过多带来的情感漠然都引发了教育学意义上的情感匮乏。 目前许多城市里的家长总是以为爱孩子就是尽可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让孩子可以心无旁骛,专心学习,空余出时间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殊不知,这样的“为孩子好”在无形中却剥夺了孩子付出的机会、理解他人的机会、珍惜与感恩的机会,剥夺了孩子成长之中各种必须亲历的情感体验。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事情是必经的,尤其是有的痛、有的欢乐、有的遗憾、有的渴望等等情感体验别人替代不了,也无法替代,唯有亲历才能成长。家长自以为给孩子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但是孩子最需要的情感体验却被家长以爱的名义全面地剥夺了,现代城市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情感淡漠,自我为中心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或者说教育者造成的。同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许多家长因为生活所需不得不外出打工;千千万万的留守儿童远离父母艰难地生活,他们或者因为长期亲情缺失而情感扭曲(自卑、仇视、玩世不恭);或者像石宏强一样过早地背上沉重的生活包袱而情感压抑(疲累、抑制渴望、不敢表达需求)。这种亲情互动缺失带来的情感匮乏可能对青少年的伤害更大。 教育要关照青少年的情感世界 1.提供丰富的活动参与情感体验。如前所述,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必须亲历,而且获得情感体验机会越多,情感发展就越丰富,那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要关注青少年的情感成长,不仅不要剥夺青少年生活环境中自然发生的各种机会,而且要尽可能地提供丰富的活动,设置具体的教育情境让孩子参与其中,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体验情感。活动是个体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也是情感萌生发展的现实基础。孩子的移情能力不是在说教中培养的,而是在活动中激发,在体验中生成的。 2.积累积极情感、规避消极情感。我们总是在被爱中学会爱人,在宽容中学会原谅,在理解中学会关怀,在耐心中学会期待,在稀缺中学会珍惜,在期望中学会努力。过度苛刻的要求只会带来刻薄的品性;永远达不到的目标只会带来习惯性无力感;一切富足不需付出争取的环境只会带来自我中心;打骂呵斥只会带来暴力与仇视;剥夺体验只会带来情感淡漠。爱、宽容、理解、关怀、珍惜等属于积极情感,而拒绝原谅,被责骂、呵斥,沮丧,自我中心,冷漠,永不付出等则属于消极情感。如果积极情感长期匮乏,消极情感日益累积却没有得到适当的疏导与宣泄,那么由消极情感带来的生命能量一旦找到宣泄的出口,就会以破坏式和爆炸式的方式发泄出来。《变形计》中胡耿与父亲的情感关系就是如此,在父亲那里长期得不到积极的情感鼓励,反而日益累积消极的情感压力,终于以教师家访时受到父亲责骂的事件为导火索爆发了,此后胡耿以叛逆、变本加厉的不服从作为情感发泄的主要形式。所以,家长和教育者都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成人与青少年互动的基础,让青少年在美好的情绪中构建自己的健康情感体系。 3.情感受挫后及时的交流与沟通。青少年的情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敏感、易受伤,有时成人无法控制自己情绪时的一句无心之语就会变成青少年封闭内心,把消极情感感受无限扩张的渊源。当青少年表现出情感受挫的反应时,教育者应该能够察觉到并及时地采取措施纠错或弥补青少年的情感伤害,最大程度减少青少年沉迷消极情感中的时间,让他们尽快调整过来,体验到被爱、被重视、被尊重、被关怀。家长和教师尤其应该学会健康积极的沟通方式,利用青少年情感易修复及可塑性强的特点,给予青少年恰当及时的情感回馈。当教育者抛却所谓的面子而让青少年感受到真诚时,孩子那更纯粹、更丰富的情感报答往往更令人动容,更令人感动于教育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