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913.5文献标识码:A 一、素质型青少年: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期待者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正逐步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发育的和平崛起时代,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近年来引起了诸多西方大国的高度关注。但是,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贸易等诸多领域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挑战,如收入差距过大、民生矛盾突出、公共服务失衡、腐败盛行、创新力不足,等等。特别在崇尚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一批真正具有爱国热情、民族精神、文化涵养的现代人才,比任何时代都显得重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未来时期一个大国能否实现真正的和平发展、持续发展。尤其要强调的是,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日趋加重,青少年群体必将成为每个国家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者和重要行动者,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型、复合型、素质型现代青少年人才之间的竞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最大规模的青少年群体,这既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巨大资源宝库,又是一项系统、艰巨的人力开发战略任务。 中国通过实行计划生育、城乡教育、思想文化等诸多政策的落实,青少年群体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提升。在新时期,中国青少年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十七大报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当代青年发展谋划和构建起更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①。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将会更加注重创新、注重人才、注重知识、注重文化软实力,这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大好时机;同时,这为实现年青一代经历学习准备阶段——生力军阶段——主力军阶段,最终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主导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青少年群体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期待者。正是在这种新的背景下,如何强化对青少年的综合性养成教育,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政治信仰、爱国热情、民族精神、文化涵养的现代素质型青年,对中国和平崛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二、大养成教育:再造现代素质型青少年的主要途径 养成教育是一项宏伟的系统教育工程,并不仅仅指青少年狭隘的习惯养成和个性形成,它更应该是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地理、伦理学等多学科,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国家教育与世界教育为一体,旨在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养成教育”过程。 从纵向来看,大养成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终身教育体系。其实,养成教育自幼儿教育就已经开始,并且一直延续到人生的每个阶段,只不过在不同阶段,因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关注点,具有不同的养成内容,例如在中小学阶段,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规范,而在中老年阶段,重在养成健康乐观的社会心态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养成教育贯穿着人的一生。另外,养成教育更是一个历史教育的延续,是不同时代精华、不同文化脉络的继承与发扬。 从横向来看,大养成教育是一种涉及多领域和跨学科的综合教育体系。只有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综合的教育,才会真正达到养成教育之目的。我认为,养成教育至少包括思维养成、行为养成、品德养成、观念养成等诸多方面,养成教育的结果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全面发展的人或青少年,一个极其聪明但品德很差的人,或一个品德非常高尚而严重缺乏实践行动能力的人,都不是成功养成教育的目标。因而,单独靠某一门学科或某一领域的教育,绝对无法完成养成教育的重任。所以,大养成教育是跨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边界的综合性、集成性教育。 从地域空间来看,大养成教育是一种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的多元化、全球化教育。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社会的显著特征。经济全球化促使国家间不断强化相互依赖程度的同时,因多元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明冲突已成全球“主流趋势”②。因此,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包容、伙伴、和平、发展已成为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核心价值观。而如何在进行本国文化教育的同时,如何有机地灌输世界文化教育,让青少年一代了解世界文明的类型与差异,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差异、和平共处、共同进步的世界发展观,理应成为全球化时代养成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 从知识结构和教育效果来看,大养成教育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自然与社会并重、硬知识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结果导向型教育。我认为,大养成教育首先是一种知识结构完善的全面教育体系,它要求青少年既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掌握社会科学知识,更要具有博大、宽容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胸怀,学会尊重人性、尊重人格,在共同的约束或规则中,利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谋求个人发展与国家进步。从最终效果来看,大养成教育更是一种注重理论传授与实践行动相结合的能力导向型教育,不仅仅让青少年群体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其拥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的智慧和能力,切切实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