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6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912(2008)02-0048-04 近几年来,由于房价不断攀升,使得房价变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同时,购房群体在不断扩大,部分未毕业大学生已加入购房群体,大学生未毕业先置业成为当前房地产市场上的一大特色。 一、大学生购房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从2006年开始,“80后”购房者在楼市中的上升幅度强劲,有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21~30岁年龄段比30~40岁年龄段的购房者比例大14个百分点。据中大恒基市场在北京的统计,“80后”占据二手房买卖市场的四分之一左右。杭州某论坛调查显示:大学毕业五年内买房的占48.21%;毕业五年以上仍未买房的占总比例的22.32%;大学毕业两年内买房的占19.64%;读大学时就给自己买了房的占比7.14%,大学毕业时就买房的占2.68%。在其他中小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学生未毕业先置业这一新现象。大学生热衷“抢闸”买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意识敏感型。加速上涨的房价使得在房地产市场的准业主中有越来越多是未毕业的。在一些高校中发现,学业未竟但悄然储房的大有人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综合素质较高、观念前卫,特别是有的学生所学专业与房地产行业相关,消息灵通,在他们的带动下部分大学生意识到房价要升,于是赶紧出手储备。二是信心饱满型。有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很有信心,认为自己一旦毕业就有足够的还款能力,所以早做储备没问题。如有些同学是校园里活跃的社团干部,他们在完成学业之外还不断积极兼职并参与一些小型创业活动,使得他们手里小有积累,加之家长的“资助”,就可以解决首付款问题,而一些就读于名牌大学,所学是热门专业的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这使得他们不必担心毕业后的还贷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出于对自己未来的考虑,这部分学生也加入购房大军的行列。 (二)大学生置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1.资金短缺,资质不够 对任何购房群体来讲,数目巨大的购房资金都是首要问题,而对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消费群体,购房的资金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大学毕业生购房一般是为结婚购房,在付款方式上,有六成以上的人选择付全款,这部分人实际上属于父母为孩子购房群体;而选择贷款的其首付款一般也是由父母承担,毕业工作后再由自己还贷,只有一少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购房是靠自己。由此可知,在大学生购房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的是贷款购房。 大学生买房的资质问题。按银行以往贷款规定,在校大学生因没有独立、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并不具备房贷申请资格。因此,对需要贷款的学生来说,在交齐首期购房款后,如何证明其有稳定合法收入,有还款付息能力成为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因为不具备合法的房贷资质,只能通过虚开单位证明其有合法收入来解决,这种不规范的操作方式可能会给以后带来某些隐患。最近,浙商银行在国内金融业中率先推出专门针对高等院校在校生或毕业生购房、创业以及留学深造的贷款组合。业务主要包括学生购房贷款、学生创业贷款和学生留学贷款三个品种。其中的学生购房贷款实质上是允许年满18周岁的学生与父母一起作为共同借款人,向银行申请个人住房贷款。贷款后学生毕业可先由父母负责按月偿还,贷款最长期限则按学生的年龄计算确定。此外,结合浙商银行原有的“宽限期还款法”,使得借款人在获得贷款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还本金只付利息,以使众多在校生可以“先贷款买房、后就业还款”。应该说,这也是银行对大学生购房的资质问题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其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 2.生活质量下降,精神压力增大 贷款购房会使生活质量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毕业前没有收入,工作的前几年工资又较低,因此,购房还贷的压力更为严重。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有房地产人士指出,在校大学生的置业规划并不科学,就是毕业前几年其还款能力也有限。东方时空对1.4364万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您准备买房,您是怎样付款的?”选择贷款买房的占85%,只有15%的人选择的是一次性付款。“您房供的贷款占到月收入的多少?”18%的人房供贷款占到月收入的20%,52%的人房供贷款占到月收入的20~50%,22%的人房供贷款占到月收入的50~70%,8%的人房供贷款占到月收入的70%以上。而专家的建议表明,如果月供占到月收入的35%以下,生活是没有问题,但最高的警戒线是50%,一旦月供超过月收入的50%,生活质量就会深受影响[1]。何况在校大学生没有资金做保障,毕业后的三四年内工资也是很低的,在还贷期间生活质量的下降会使人精神压力增大,对于各种意外变故易产生精神恐惧,怕丢掉工作,怕家人生病。其社交活动,亲情关系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加重,独立自主能力削弱 “80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为家人所溺爱,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较强,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大学生未毕业先购房,父母为了孩子的幸福愿意掏钱,但实际上是“子债父偿”,是父母替子女解决了本该由他们自己解决的问题,这不但加重了父母的负担,而且也加重了子女对父母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独立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会直接或间接对他们步入社会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